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儿童诗2.学会想象的方法3.能利用想象法创作诗歌教学过程:一、欣赏儿童诗,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作曲家把它编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小白船》最后呈现诗歌。)欣赏了这首诗,谁来谈谈你自己对诗歌的一些认识?学生谈感受(很有想象力、语言很美、分行等。教师引导:你可以从这首诗歌的语言和想象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想写好儿童诗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小秘密,就能写出最美的儿童诗来,那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板书),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正本学期的公开课笔者选的课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是一首历来被给予高度赞誉的抒情诗,整首诗充满美感。基于单元目标以及诗歌自身特点,笔者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诗歌意境美的体味以及诗歌景、情、理的把握上,希望能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借助意  相似文献   

3.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首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词。教学要求是: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欣赏优秀诗篇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这一要求是教学大纲中“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学习这首词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词的知识,为阅读欣赏这首词积累感性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特别喜爱一些清新的小诗,但理解肤浅。对于诗歌精品的阅读欣赏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掀起语言的“面纱”,深入领悟内在意蕴。因此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清新等特点。通过古典诗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能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笔者试着从感受韵律美、欣赏意境美和实践创造美三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教学《鹿柴》时,正好在出班级黑板报。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我在黑板报上开辟了《诗歌欣赏》栏目,把这首诗歌抄在上面。考虑到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为这首诗配了一幅插图:连绵起伏的山上长着一棵棵绿树,一抹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木的枝叶照在山林里的一片青苔上。看着这幅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图画,我自我感觉还可以,唯一感到有点遗憾的是———诗歌中"人语响"的意境未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10.
一欣赏诗歌,引入"妈妈的爱"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首很美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诗歌:<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11.
一 欣赏诗歌.引入“妈妈的爱”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首很美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古典诗歌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不畏惧,进而把握方法,喜欢欣赏古典诗歌,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教会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规律,让学生掌握其具体方法,而不能就一首诗词讲一首诗词。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相似文献   

14.
家(中班)     
目标 :1 欣赏诗歌 ,感受诗歌的意境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 ,萌发热爱家园的情感。2 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创编诗句 ,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准备 :钢琴曲磁带 ,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 ,三种不同的图画纸 (一种贴有小动物 ,一种画有背景 ,一种空白 ) ,水彩笔。过程 :一、欣赏诗歌(结合音乐欣赏诗歌《家》。 )师 :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它的家在哪里?幼 :我听到鲸鱼的家在大海。师 :对了 ,鲸鱼的家在广阔的大海里。幼 :企鹅的家在冰冷的南极。师 :你说得…  相似文献   

15.
人们欣赏文言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把诗词的画面美及情感美结合在一起,而这二者的结合便是诗词的意境.教师应该不断尝试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传情,品读诗歌语言美;想象生情,领悟诗歌意境美;品味悟情,欣赏诗歌主题美.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们需要"透彻地教与学":一次教学观摩获得的启示走进台湾五年级《智救养马人》教学的课堂,像是走进了小型的故事沙龙,教师是沙龙的主持人。其间,我最欣赏的是,教师始终围绕课时的"主打"目标(即正确记取聆听内容,有条理、有系统地说话)不断深入,直至让学生学透。比如,刚开始教师带着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时,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适机小结:这是故事的背景,这是起因、过程、结果,这是作者的感想;学生给课文分段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