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祥 《现代语文》2003,(11):45-4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的练习二“本文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到关系。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其中第4题材是“溪深而鱼肥”。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溪深而鱼肥”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连词的依据,可能是《辞海》。《辞海》“而”字条注⑦“语助词。表示并列关系。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相似文献   

2.
一清、静、悲凉乃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的景物特点和情感主旨,这似乎早已成定论。《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称:"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  相似文献   

3.
陈洁 《现代语文》2009,(5):120-120
《沁园春·长沙》是否采用了对比手法,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有教师认为采用了对比手法,并找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本文的解读为证。《教师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中认为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一文。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解读并不尽如人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吴庚振先生的《(剃光头发微)赏析》(《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鉴赏说明”即以此为蓝本)也是舛误颇多,如:“作者……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首先,由剃头联想到掌权。”“其次.由剃头联想到清代‘留头不留发’,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本末倒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孙权劝学》一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被编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在"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教学用书》对设题目的说明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在"整体把握"部分,《教师教学用书》有这样的阐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见,教材  相似文献   

7.
"对偶"和"对仗"之间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偶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仗是诗词骈文中按照字音的虚实做成的对偶句。对偶只是修辞上的要求,对仗除了修辞上的要求外,还有格律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的古诗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对偶和对仗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没有明确的说法。现代汉语讲"修辞格"的部分只有"对偶"的条目,而没有"对仗"。一些讲授古代汉语或古代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的古诗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对偶和对仗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没有明确的说法。现代汉语讲"修辞格"的部分只有"对偶"的条目,而没有"对仗"。一些讲授古代汉语或古代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执教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在准备小结时,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小说中出现的小的细物像‘苇眉子’、‘菱角’、‘荷叶’等等,是不是也有作用呢?"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教师指导用书中也没有涉及。经过认真思考,下面将《荷花淀》中出现的"苇眉子"、"菱角"、"荷叶"、"荷花箭"、"船"、"野鸭"等淀中细物,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一些分析,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将"春风沂水"的情怀解读为"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而笔者在教学中却每遇此段都颇有疑问——曾皙所描  相似文献   

12.
在《祝福》中,柳妈是一个次要人物,对这一人物,《语文教学用书》上是这么说的:“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直到祥林嫂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  相似文献   

13.
<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  相似文献   

14.
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将"春风沂水"的情怀解读为"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而笔者在教学中却每遇此段都颇有疑问——曾皙所描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相似文献   

16.
<正>"《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这是《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主旨的解读定位。无疑,这个解读是切近《社戏》文本内涵的,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认同的结论。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1):10-11
本文系在同课异教活动中诱发思考,即如何合理使用教学用书备课,来降低学生个体差异,于是作者理论结合实际从"研读教学用书,因材施教,细化教学目标""结合教科书‘二次开发’,达成教学目标""‘化归’教学方法,领悟‘建模’思想,展望未来"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其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私以为这种解释未必达诂。  相似文献   

19.
"天梯云游"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配套教材——《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指导用书"有理数"一章中的一个探究性活动课题.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根据‘天梯’,写出算式"、"自制‘天梯’,代值计算"、"根据要求,设计‘天梯’"3个活动过程.从中体会到了"正向"和"逆向"两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巩固了有理数混合运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建议是:教师要围绕"周恩来为什么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问题,抓住"洋人轧死中国人,中国巡警反而训斥中国人"这一重点段,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对比点讨论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我在备课之前没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而是反复研读文本之后,确定的研讨问题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