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莫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莫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奠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奠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张铌  阎立君 《科教文汇》2008,(35):251-25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徐洪靖 《科技风》2014,(8):189-19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更是她通过描写几位黑人女性勇于反抗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压迫,同时不懈追求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对美国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对黑人文化的追寻和继承;对妇女主义的倡导和追求。本文以《紫色》为例分析阐述作者所赋予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曾祥辉 《今日科苑》2010,(10):165-166
昆仑奴之形象自唐以来多见诸于史籍,以及佛教文书和其他丈学作品之中,可见昆仑奴之形象深入唐人之心。唐之昆仑主要来源为南海黑人,间或杂以一定数量的非洲黑人,分官私两种,在宫廷和各地富人家庭中服役,分布广泛,较昔遍地为唐人所役使,其从事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出卖劳力和技艺两种类型上,虽社会地位底下,但亦为唐代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黑人求生存和自由的奋斗历程,黑白种族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莫里森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偏重于对黑人与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歌颂主人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外婆的日用家当》短短几千字就把黑人生活的细微片段描写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黑人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与黑人对于自身民族的身份认同性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瑞森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罗伦,在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忍饥挨饿度过了幼年。她的父母都刚直不阿,具有棱角分明的个性,这使托妮从小便养成了一种“好斗”的精神。同时,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歌声也为她提供了黑人传统文化的乳汁。她以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后,进入当年专为黑人创办的霍华德大学。利用暑假,她到南方了解黑人文化。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9,(9)
1862年美国就已经解放了黑奴,使得黑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认可,让每一位黑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障,当代的许多美国黑人女作家,一直关注女性黑人的命运以及生活,同时在她们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其的他人文关怀。笔者想要利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判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作品,从而剖析她们作品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起源。  相似文献   

11.
虹影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特别是<上海王>中作者体现了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虹影塑造了女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性格,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中成长并取得了成功.作者宣称超性别写作,但是在潜意识下仍然出现了双声话语,但是作者利用她独特的观察方式和情感经历,在女性主义写作上起到很好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伦·加纳堪称当代澳大利亚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用词考究,文笔优美。作为女性主义者,加纳一直站在女性主义的最前沿,随着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推进,不断调整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写作。本文通过分析其女性主义意识在作品《孩子们的巴赫》和《第一块石头》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海伦·加纳的女性主义观点的蜕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用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来解读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女性形象秀拉,探索西方宗教神话中的女性原型采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而解读托尼·莫里森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来表达非洲女性对男权压迫的反抗希望以及黑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赵岳 《科教文汇》2008,(25):240-240
作为人们普遍研究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染,其创作并非受到很多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通过她的访谈和作品分析,了解到她更多的收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马尔克斯神秘主义和孤独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路燕 《科教文汇》2011,(22):144-145
黑人英语的特殊性给其翻译带来困难,功能对等理论给译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翻译黑人会话英语的三种方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30年中,非裔文学产量激增,几个世纪以来黑人作家一直在出版书籍,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对他们的文化进行制度化和多元化处理的时代,我们需要将这些文化加以鉴定,打开这片文化市场,使对于它的研究规范化。本文旨在探寻自民权运动和黑人权利运动以来,非裔文学著述、发行和出售的几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周敏 《科教文汇》2009,(33):246-24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尤以探索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一位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勇敢地追寻自我的女英雄的形象分析,并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其与黑人社区传统价值观的正面冲突,从而揭示虽然黑人女性叛逆传统道德观的这条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是黑人女性觉醒、自救的意识必将战胜传统。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初期注重倡导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解放,代表第二浪潮女性主义作家们则不再拘泥于女性自身的出路问题,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和男性所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便是这一浪潮里一朵醒目的浪花,无论是在写作手法的创新上还是在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上都体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妇女主义.  相似文献   

19.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在出版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界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然而评论家们似乎忽视了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尤其是对主人公"卢里"男性觉醒的探析。卢里的觉醒包含了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对自然态度的转变以及遏制男性觉醒的宗教根源的解构。通过对卢里男性觉醒表征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库切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为《耻》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在20世纪兴起与发展壮大,女作家从独立、自由的角度创作,多丽丝·莱辛也是其中之一,她运用第一人称,通过循环的时间叙事结构,用身体写作,创造出自己的女性话语方式。她的作品中突出了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矛盾统一体,女性除了物质生活独立,精神空间层面也要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