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如果说一堂课的开始艺术在于“课伊始 ,趣亦生”的话 ,那么课的结尾艺术则在于“课已尽 ,趣不尽”。虽然课上完了 ,学生仍回味无究 ,“余音不绝 ,绕梁三日” ,给学生的继续学习注入无穷的推动力 ,这才是课的结尾应有的效果。因而 ,结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结课的功能1 强化课堂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 ,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 ,有关研究表明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持续在 2 0min左右。一堂课的教学 ,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全部内容 ,也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把教学内容完全搞通弄懂 ,因而课…  相似文献   

2.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束,“善始”还须“善终”。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课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课艺术则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倘若教师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则能达到“课虽终,意未尽”的境界。近日,听了一节“小数和复名数”课堂教学,教者精心设计的课尾练习.为全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4.
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不仅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而且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然课的结课艺术。一、巧设悬念悬念是电影、戏剧、评书、小说等艺术创作中常常采用的艺术手法。通过这种艺术手法,把读者、观众的思绪“悬”了起来,从而产生猜测、期待、渴望等一系列心理状  相似文献   

5.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引人人胜扣人心弦的开始,深入透彻的分析,流畅自然的过渡,环环相扣的操练,还更应有强而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巧妙的结尾亦能收到课虽尽,趣尤存之功效,因为结尾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种艺术与创造,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重要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和开发智力的良机.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入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尾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画卷一般耐人寻味.因此,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课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 :“编筐窝篓 ,贵在收口。”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 ,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一、在课尾画个“冒号”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 ,而较高的说话水平惟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尽管说话训练不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 ,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提高说话训练意识 ,对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尾画个冒号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精心设计结尾,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取得“课尽趣亦浓”的效果。一般说来课堂结尾有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果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也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课堂小结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要经历几个教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其中有主有次。然而当教师讲到临近尾声时,学生久坐而易精力困乏时,结尾只有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才能使人一振。将学习思维推向高峰,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设计才更富有艺术性、诱惑力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开篇,上课伊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开卷受益,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为学习新  相似文献   

11.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说:“善始善终”才算是一堂优质课。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因此,在当下的品德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外,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一堂课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它的结尾就可以视作“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数学课引人入胜的开头犹如一段优美乐章的序曲,一堂课的好的结尾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高潮,使得课虽终却能让人余味无穷。笔者以为。数学课的结尾的主要任务除了要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更为关键的是去开拓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使知识更显得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小学数学课的结尾也是一门艺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结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上课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需精心设计。一节课的优劣当然和课头、课中、课尾都有密切联系,忽视任一部份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在探引入新课的规律,很注重导言的精构,也很重视课中的引导和启发,但常因“主体工程”完成,教学任务已落实或下课时间已到种种原因,忽视结尾。实际上,课堂结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结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遐想连篇。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堂结尾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近日,对两位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认真学习,深入探讨后发现,他们的课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课始以“趣”引新,课中以“实”释疑,课末以“活”拓思。他们的课让我切实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现整理如下,借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说明结尾的讲究。巧妙的结尾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结尾,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开头、过程以及结尾的结构设计问题,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使该节课锦上添花,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一个成功的结课常常能让学生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或者犹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激情增趣、催人奋进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理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杰 《时代教育》2012,(24):178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结尾的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于结尾设计,一是归纳总结,给课尾画个“句号”;二是发散激思,给课尾画个“冒号”;三是鼓励质疑,给课尾画个“问号”;四是延伸激趣,给课尾画个“省略号”;五是回味激情,给课尾画个“叹号”.  相似文献   

18.
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教师可以依照课前的设计,将导入、讲授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的结果,有目的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结课时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贴。这样就可以对教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说明结尾的讲究。巧妙的结尾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结尾,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设计出一堂好课,很多教师在备课中,特别注重教法灵活、重点突出,但往往容易忽略课的结尾。我认为课的结尾同样是一门艺术,应努力做到“畅、精、妙”。好的结尾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结尾要畅,即课的结束讲究流畅,与课的整体协调一致,衔接自然,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乌鸦开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所采用的结束类型应当各不相同,否则,就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结尾要精,指课的结束讲究精练,既能将全课内容高度浓缩,便于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