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自然种数量的调查,并运用时间生态位宽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害虫种群中,麦长管蚜种内竞争最为激烈,禾缢管蚜种内竞争最为缓和;禾管蚜对麦长管蚜的竞争作用,麦圆蜘蛛对禾缢管蚜的竞争作用弱,天敌种群中,龟纹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异色飘虫种内竞争最缓和;蚜茧蜂对草蛉的竞争作用强,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的竞争作用弱。  相似文献   

2.
麦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自然种群数量的调查,并运用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害虫种群中,麦长管蚜种内竞争最为激烈,禾缢管蚜种内竞争最为缓和;禾缢管蚜对麦长管蚜的竞争作用强,麦圆蜘蛛对禾缢管蚜的竞争作用弱;天敌种群中,龟纹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缓和;蚜茧蜂对草蛉的竞争作用强,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的竞争作用弱.  相似文献   

3.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的安全性与规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每年因病虫草害所蒙受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过去人们为了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和保证农作物丰收,采用的是施用化学农药的方法,但化学农药的副面影响也很多,如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化学农药的杀虫效力大为下降;杀伤天敌、破坏自然平衡、引起害虫再度猖獗或次要虫害的大发生;污染环境,产生农药残留问题等。而利用生物防治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然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科学和技术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成本等优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害虫天敌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表明,凤阳县玉米田苗期常见有害生物有6科6种,害虫天敌有4科4种,其中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为主要害虫;龟纹瓢虫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种群增长作用明显。其次,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5月下旬是群落抵抗外界干扰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通过数学分析得知,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呈聚集分布时,常见天敌在田间水平分布格局也为聚集分布,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通过建立黄呆蓟马、龟纹瓢虫种群增长模型,揭示其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育控制是一种新的鼠害治理方法,需要研究不育控制下害鼠的种群动态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种群的动态。论述建立了一类对害鼠进行不育控制的竞争模型,得到了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条件,证明了平衡点的渐近稳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害鼠的控制可以使其他种群规模增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昆虫生命表技术, 评价了5 个生物制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013 %印楝素乳油(azadirachtin) 、118 %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 与苏云金杆菌乳剂(Bt ) 对小菜蛾种群直接毒杀作用较好,但施用1 次不能将一茬蔬菜上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 I) 降至1100 以下。013 %印楝素乳油+ Bt 乳剂、013 %印楝素乳油+ 118 %阿维菌素乳油, 对小菜蛾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 I 值均小于1100 , 同时表明4 个生物制剂对菜田自然天敌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敌能否控制鼠害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通过建立鼠类--天敌系统的捕食--食饵离散模型,推导出自然生态条件下鼠类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平衡关系以及鼠类--天敌系统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数学分析表明,天敌对鼠的数值反应、功能反应以及鼠类种群繁殖调节是系统能够渐近稳定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1 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最初认识生态平衡指的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和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比如,在自然情况下,某一地区的棉蚜由于受到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控制,它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低度水平,不致引起棉花的  相似文献   

10.
苹果园天敌对苹果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7-1998年在北京巨山农场苹果园用田间笼罩枝条的方法研究了叶天敌控制叶螨为害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早期,天敌控制叶螨为害的作用较小,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天敌对叶螨的控制作用逐渐加强,天敌对叶螨作用的时间越长,对其控制作用越强,在0.2-3头/叶雌成螨密度下,天敌的控制作用成S型曲线,当雌成螨为2头/叶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的鼠类天和主要有20余种兽类、鸟类和蛇类.根据食性分析.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兼食鼠类,一些昼出性的天敌与鼠类活动的习性不一致.捕鼠的机遇不多.随着经济开发.鼠类天敌的栖息地日渐缩小.种群数量下降,从而使其控制鼠害的作用受到削弱.一些猛禽被滥捕滥杀.更使这些天敌种类面临绝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耕作方式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在各生育期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耕作区、纯化肥区、常规耕作区各种节肢动物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有机耕作区害虫的发生量最少,天敌个体总数最多,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也最强,纯化肥区害虫发生量较多,可天敌明显减少,天敌数量仅为有机耕作区的41.11%;常规耕作区害虫总数最多,天敌个体总数最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最弱,表明实施有机耕作,有利于增强稻田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桑基圩田”的害鼠及其天敌调查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高二(314500)沈孙晖袁威王伟立选题目的桐乡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地势平坦。自古以来由于叠土栽桑,围圩造田,挖河筑堤,形成田地交叉,高低悬殊的“桑基圩田”。尤其在田与地交叉处,更适于鼠类挖洞穴居,对农...  相似文献   

14.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于1997-1998年以北京巨山国营农场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为试验基地,通过测量果园小气候,调查苹果树上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和用扫网系统调查覆盖作物上的昆虫群落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可改善园中生态条件,可为果园天敌提供较好的生息场所,利用天敌可自然控制害虫,同时对果树病害和草害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给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循环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与3种寄生蜂:盾蚧长缨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岭南黄蚜小蜂(Aphytis lingnanensis)和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 melinus)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型。按红圆蚧的面积大小分成3种类型,分析了三维系统和四维系统在不同红圆蚧大小分布条件下,系统的动态变化。确定了寄生物共存和相互排斥的边界条件,为红圆蚧的生物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敌是害虫的一个重要的自然死亡因素,自然界许多天敌对控制害虫的发生起着巨大的作用,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利用坛加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法。在世界各国的生物防治工作中,有些天敌昆虫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例如赤眼蜂就是世界性有名的天敌昆虫,也是我国利用天敌防治面积最大的一类。赤眼蜂是膜翅目赤眼蜂科赤眼蜂属的总  相似文献   

17.
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抗药性对害虫治理的负面影响,本文采取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结合的综合害虫治理策略.考虑到自然界害虫种群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建立了在杀虫剂作用函数影响下的具有抗药性发展的非自治综合害虫治理模型,给出了害虫灭绝的临界条件,并依据临界条件给出了合理的天敌投放量.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增加系统内生境和植被多样性,能增加天敌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种群密度。也有研究认为:生境与植被多校性对天敌数量的影响,天故本身的运动迁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还对生境与植被多样性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类状态反馈脉冲控制的不育单种群模型,当害鼠的数量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通过灭杀,从而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首先利用微分方程几何理论和后继函数的方法得到系统阶1周期解得存在性,并给出了阶1周期解得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在药后1~7d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长;24%氰氟虫腙悬浮剂1000倍液总体对低龄幼虫有更好的控制效果;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速效性好,又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各处理药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同时对作物生长未见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在实际生产中这些药剂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