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找出已知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马良富遇到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问题,找出已知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下面介绍凡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一、用线段图显示已知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  相似文献   

2.
一道思考题教学的探讨福建惠安县螺城学区教研室苏子忠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83页的一道思考题是:“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则乙余下的钱占总数的25%。甲乙两人各有人民币多少元?”解题前,首先让学生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三...  相似文献   

3.
一、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转化解题思路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学习中 ,思维的灵活性 ,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善于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路与方法 ,从而产生超常的解题思路。如 :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 ,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 ,则乙余下的钱占总数的25%。甲乙两人各有人民币多少元 ?这道题如果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学生只能根据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列出下面几种 :①设共有人民币X元。X× (1-60 % -25% )=12X=80甲钱数 :80×60%=48(元 )乙钱数 :80×40%=32(…  相似文献   

4.
在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常常要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或已知分率的对应量.如果线段图画法不当,不仅不能对解题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对理解题意,寻找对应关系起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解答一些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针对题目特点,利用分率(百分率)的有关知识,将分率作适当的转化,可使题目的数量关系由隐藏变得明显、由间接变成互接、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促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一、转化单位“1”,改变原分率“分率”是一个相对数,它从属于某一个标准量(即单位“1”),其实际意义总是受某一具体的标准量所左右。在解答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为使分率能与某一标准量相对应,我们可以根据分率的意义,改变原来的分率,促使题目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从而迅速获得正确的解答方案。例1甲、乙、丙三人一共储蓄35万元,甲…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包括百分数应用题)主要是研究“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和“分率”(包括百分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应用题 ,它们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透过“分率”的分析 ,找出单位“1”。因此 ,找准单位“1”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一般在叙述“分率”的题句中“是(相当于)、占、比”后面的那个数就是单位“l”。我在教学中 ,让学生抓住“是(相当于)、占、比”等词 ,找出单位“1”。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解分数应用题就容易多了。如 :红星粮店有甲乙两个仓库 ,甲仓库存粮3500吨 ,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3/5,求甲乙两仓库存粮共…  相似文献   

7.
寻找对应关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在解答分数、百 分数应用题时,常常需要根据量率的对应关系来确定解答方法。 因此,准确找出量率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 键。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六种方法: 一、列表找对应关系求解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较易出错的题型。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隐蔽。应该从正确确定单位"1"的量,借助线段图寻找数量关系,找准量率的对应关系等多角度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9.
例1 甲乙两个果园共摘果107吨,这天,甲园售出它的3/5,乙园售出它1/4,剩下的果子,甲园比园还多6吨,这两个果园共摘果多少吨?由题目条件可知:甲园的(1-3/5)比乙园的(1-1/4)多6吨.即甲园的2/5比乙园的3/4多6吨.这里的2/5和3/4分别是指甲园摘果量的2/5和乙园摘果量的3/4,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必须先统一单位,然后遵照“量率对应”原则,寻找量率对应关系,化为分数基本应用题后求解.该题属于“已知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比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多(少)几”一类分数应用题,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现以例1为例,介绍两种统一单位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求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变换量率之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内容。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用图解法找对应例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两小时共行驶130千米,第三小时又行了全长的14,这时超过中点5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从图上看,如果这列火车少行55千米,那么就正好行到中点,也就是(130-55)千米与甲乙两站距离的41合起来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12,即(130-55)千米所对应的分率是(12-41)。所以,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列式为:(130-55)÷(21-41)=75÷41=300(千米)。练习:两只筐里共装苹果135千…  相似文献   

1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后进行教学的,它的解题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理解题意,正确找出关键句,找准单位"1";2.作线段图分析;3.找出等量关系;4.列算式(或方程)计算;5.检验,写出答句。正确找出关键句和找准单位"1",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第一关,必须贯穿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正>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稍有难度的应用题就找不准对应率,对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则更无从下手。但借助线段图学生就能容易理解有关数量与单位"1"的对应关系,故在教学中,应重视画线段图教学。下面就我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一、画线段图,找准量率对应关系,提高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14.
在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想象,积极思考,看图编应用题。学生认真观察线段图,编出了如下一些应用题:   1.甲乙两站相距 45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经过 5小时两车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5…  相似文献   

15.
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而正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熟练地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是解题的关键。下  相似文献   

16.
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解与问题相关联的两个数量关系 (即两个条件 )非常隐蔽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生都感到茫然 ,不知从何处切入。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如果用综合法去解答 ,问题会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 ,教师易教 ,学生易学。例如 :甲乙丙三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 ,甲生产的是乙丙的 12 ,乙生产的是甲丙的 13,丙生产了 2 4 0件。求甲乙丙共生产零件多少 ?如果用“分析法”解 ,从问题入手 ,根据数量关系 ,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而数量关系又很不明显 ,无从着笔 ;如果用方程解 ,又很难列出等式 ;如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主要是缘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中数量关系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线段图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的好帮手.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它能形象地揭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数化为形,显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怎样利用线段图学好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数应用题“量”、“率”关系复杂抽象,解法变化多端,有些题学生很难从文字上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如借助线段图,就会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线段图寻找单位“1”分数应用题采用什么方法解答与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有直接关系。因此,弄...  相似文献   

19.
有些分数应用题条件较隐蔽,如果用一般方法解,则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也不易理解和掌握。但如果能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地转化,使抽象的条件明朗化,则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以下就把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类分数应用题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如下:[例1]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160元,甲的1/5和乙的1/3相等,甲、乙各有钱多少元?  相似文献   

20.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难于掌握。如何教会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钻研的课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使解分数应用题由难变易。6至12周岁的儿童主要是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画线段图解答分数应用题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因此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有效途径。画线段图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是:光画一条线段表示标准量(单位“l”),再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和标准量相比的比较量,最后找出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