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单元训练目标:本单元通过让学生听与问路相关的词、句子、对话和短文,引导学生熟悉指示路向的用语、词汇和句子,以使学生在陌生环境中遇到迷路时不感到恐惧,同时能用英语指路,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2.
中职英语的第一课是Hello,everyone.这个单元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初始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阶段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本单元作为中职的开篇单元,学好这个单元很有必要。本文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学生情况说明:通过3B Unit8学习,学生已经了解“like”的读音;通过3B Unit10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hatdo you play?”。这为本单元“Whatdo you like?”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4.
袁有鹏 《江苏教育》2008,(10):17-17
苏教版小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组织课文,每个单元由三到四篇课文、习作训练和练习组成,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单元树立了整体教学的观念,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的凭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以单元编写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章教学,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增强单元教学意识,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询问并回答未来几天里或周末的活动安排,主要句型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要求学生能对句型中的具体信息进行替换,并能够用when、Where等疑问词对句型进行有效拓展。作为与初中衔接的六年级,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适当顾及对一般将来时态的巩固训练,以便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期继续谈单元备课。上期讲综合单元包括两项以上的技能训练,教例是读写训练结合的综合单元。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对单元从头到尾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作系统安排。其关键、重点在于要符合智力技能形成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通过技能训练教会学生阅读,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将促使语文教学全盘皆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蒲花 《甘肃教育》2011,(21):81-81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在处理这种课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只就文章细节、事实等向学生进行讲解与提问,但仅停留在这一步是不够的。下面结合本人近年教学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注重能力训练的完整性、层递性。温儒敏先生在谈"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时指出:"关于写作教学,新教材也有改进。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也有教师认为课标规定的单元作文训练,是在完成单元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做的。毫无疑问,单元课文是单元作文的奠基。笔者认为,单元课文与单元作文不可割裂。"统编本"语文教材匕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单元作文大多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相关联,唯独第一单元的单元作文与本单元课文几乎完全脱节。  相似文献   

9.
一、本单元还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能按要求背诵课文有关段落。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表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3.在严格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注意段与段的联系”,体会课文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指导学生从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课文都与建筑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充分开发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多探究,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学习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余涛  金晓 《科学课》2010,(1):42-4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在前面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光的传播、反射、色散等原理创新设计,建造一个“阳光小屋”。  相似文献   

12.
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而是指向语言训练点主题和情感主题。备课时,教师把教材的每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找准本单元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再根据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深人挖掘、整合优化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主题。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围绕单元整体目标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学习迁移训练是语文目标单元教学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不仅适合于在单元内关系单纯的课文之间进行,而且有较宽泛的适用范围:学习迁移可以在不同单元、不同文体之间实现。从学习迁移的内容所涉及的方面看,有语文技能方面的迁移,也有语文习惯和语文学习心向、学习态度方面的迁移;从学习迁移所涉及的语文能力看,既有阅读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迁移,也有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迁移。就同一单元内篇与篇之间在同一种语文技能方面的迁移来说,关键是要在讲读时结合典型段落归纳出“举一反三”的知识,以此引带起同一单元后几篇课文的迁移训练。就整个单元的阅读对写作和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迁移来说,需以更为系统的互相补充而成的规律性知识为基础。当然,这些知识常常分散地存在于不同课文之中,需要加以比较、汇总和相互补充,形成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而以整体性系统性知识指导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在迁移训练中要处理好单元整体目标与其它方面的矛盾,既要兼顾单元整体目标和零散的教学目标,还要避免缺乏整体感知基础的架空分析和条块训练  相似文献   

14.
袁万萍 《教学月刊》2002,(10):47-49
传统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所选取的文章,虽不乏佳作,但总体上讲仍缺少经典美文和时文;从编排体例上看,形成“单元导读→课文→课后练习→单元小结→单元练习”的结构,虽强化了单元学习的重点,但也给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领悟带来了局限和压抑。而表达部分的训练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知识系统,与阅读训练脱节,与学生感悟思考的热点脱节。  相似文献   

15.
绘本融合教学旨在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核心教学内容、语言知识、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求等,选取与之高度匹配的绘本,融绘本于单元整体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多样:有说理精辟严密的议论文,有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有含而不露的寓言、言简活泼的故事,还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知力,领会古文的表达特点,积累文言字句,积淀文化内蕴——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根本任务。故无论哪篇课文,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句。本单元的写作目标可给学生以较大的创造空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与感悟,提倡丰富多彩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饮料瓶的知识》一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问,了解意义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初步归纳文章中心思想。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生动、具体地介绍说明的方法。3在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单元教学构想本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组成。课文侧重于介绍和说明事物,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O教学时,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具体、生动的说明的。第14课鲸(~)教材指要1本文思路:鲸的大小——~类属及种类——~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单元群文阅读作为新课改下的先进教学理念,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不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发挥协同共促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文献研究法,根据教学经验,明确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认识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结构性、创造性、探究性,构建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基于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多样方式引入;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适当拓展课外内容,开阔学生信息视野;单元阅读融合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落实以上策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画圆,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选学)和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周长、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一次学习上的飞跃。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