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认为,研究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对于增强中职数学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做好对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根源的研究,并有目的地做好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疏导工作,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我们对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的分析发现,他们中有57.8%是动力型困难学生,这些学生有明显的厌学、畏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即便是其他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动机障碍。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业上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学业不良”。我们可以把学业不良学生描述为:学业不良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困难,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由于认知能力、情绪、生理、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而导致的学习状况不良或落后的学生。换而言之,即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那么就是属于学习困难学生。它包括的类别非常广泛,既有残疾儿童,又有我们常说的厌倦学习或缺乏特定学习能力的“差生”或“学业不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1 问题提出任何一个学校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在农村地区的乡村学校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问题就进一步的突显出来。这就使我们物理教学产生了一大难题,为了使学习困难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初中物理课程,并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我们就对他们进行调查,寻求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来达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研究表明,导致学生在学科上低成就的原因很多,有个体心理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而我们所讨论的学习困难,是由学习者的个体内在因素引起的。一、学习困难成因的心理学思考我们认为学习困难的成因无外乎两点: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即学生“不愿学”,表现在: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思维上有惰性等;学生的认知过程效率低,即学生“不会学”,表现在:学生在表征和组织信息上的不足、认知结构的不完善、认知策略使用上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确切地说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如何促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评价改革入手,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学困生在积极有效的评价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救。我们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经济困难的特困生,学习上有困难学生,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学生.本文主要谈谈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在对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学习困难困扰,常常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是影响他们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前者是学习困难学生与同龄其他学生的共性问题,后者则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问题。第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是处于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拓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载体,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的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环境,方能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2.
The increased diversity in the student body resulting from massification poses particular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ngages the uncritical use of the ‘disadvantage’ discourse and its effect on pedagogy. It explores some of the challenges of coping with student divers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Students ent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not all of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sufficient preparation for the demand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ominant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ttempts to understand student difficulty by framing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f origin as lacking some of the academic and cultural resources necessary to succeed in what is presumed to be a fair and open society. This constitutes a deficit thinking model: it focuses on inadequacies of students and aims to ‘fix’ this problem. In the process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issues is often ignored or minimised. Employing a deficit mindset to frame student difficulties perpetuates stereotypes, alienates students from higher education and disregards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erpetuating the barriers to student success. In the process, universities replicate the educational stratification of societies.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we need to find more suitable responses to diversity in the student body. These require a change in our way of thinking: we need thoughtfully to consider the readi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respond to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the will to learn in students. We need to find ways to research the full texture of the student experience and to value the pre-higher education contexts from which students come. In addition, the notion of ‘at risk’ students could be helpful and the original sense of the concept needs to be reclaimed.  相似文献   

13.
Recent studi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find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share of females in the classroom on achievement of males and females.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ese results can be extrapolated to higher education. We conduct an experiment in which the shares of females in workgroup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re manipulated and student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se groups. Males tend to postpone, but not abandon, their dropout decision when surrounded by more females and perform worse on courses with high math content. There is also a modest reduction in absenteeism early in the year. Overall, however, we find no substantial gender peer effects on achievement. Thi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ccording to students’ perceptions, both their own, and their peers’ behavior are influenced by the share of females.  相似文献   

14.
负面消息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网络热点的传播给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给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对网络热点界定、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网络热点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成为高校大学生化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安徽蚌埠三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意识性弱、普及面窄和针对性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构思,试图找到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要面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新世纪呼吁新的教育,从人的本性与社会的本质出发,教育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提倡创新教育。在我国庞大的学生当中,存在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被人们称为“差生”,差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长久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差生问题,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虽然目前教育界对要否“基础教育国际化”还存在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但个人越来越感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并非仅仅“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所能代替。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并不矛盾;通过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再到全方位探索,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其核心,应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发展通识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学和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人文素养、国际理解能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 )的技能、创造力。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要从小抓起,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强调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国外经验都值得我国在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师专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思想状况 ,应重视抓好对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择业观教育、巩固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认准目标 ,找准位置。学校应把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 ,把思想教育和解决就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走校社 (社会 )结合、校校结合、校企结合的路子 ,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有利于寻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的突破口,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师范生是否具有职业认同感是师范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通过改革选拨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培养从教信心、增强职业情感等手段,全面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