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解公共图书馆一线馆员的职业倦怠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5所公共图书馆一线馆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馆员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职业倦怠现状再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效应的分析,力求以实证的数据客观反映公共图书一线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谢毅  杨洸 《现代传播》2007,(3):9-13
本研究描述了广州受众对星空卫视和华娱卫视的评价,探讨了跨境电视对广州受众电视行为和西方社会价值观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星空卫视和华娱卫视主要以韩日港台的电视剧、电影及台湾的其他娱乐节目吸引受众,自办节目的吸引力远远不够。同时,媒介接触时间以及媒介内容的关注度,是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行为认同以及西方社会价值观认同的显著解释性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员问卷调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组织承诺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婚姻、本单位工作时间和所在岗位四个方面因素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学历及职称三方面因素对组织承诺不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结论,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细鹏 《大观周刊》2011,(27):11-11,13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总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三个年龄段人口比例数据为变量,可直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但由于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文中添加连两个约束条件,对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模型再进行参数估计,进而得到原线性回归模型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5.
媒介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始终面临两类问题:态度与行为存在双向因果、本土的人口与社会结构意义被低估。本研究针对传统官方媒体、专业化商业媒体、自媒体,考察媒介信任和媒介选择之间的多维逻辑链条,并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交互分析,揭示三类媒介的用户面貌及其结构性偏向中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三类媒介呈现出“类差序格局”,媒介经验的惯习对个体选择影响深远,信息冲突情境下用户自我效能感更加凸显,不同内容类型之间出现了信任分化;年龄与文化程度、城市线级与个人收入两组变量交互,是用户分群逻辑中的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6.
烟台地区图书馆员工作倦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用国内修订的马斯拉奇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烟台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275名图书馆员进行随机调查。检验了MBI-GS量表在我国图书馆行业的适用性,检测其信度和效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会影响图书馆员工作倦怠水平。论文最后提出了预防、减缓和消除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现有的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相关研究以隐私披露意愿研究为主,且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数据来源主观等问题。意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因此本研究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用户行为数据对影响其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隐私披露意愿研究的差异,为理解用户隐私披露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本研究参考现有研究影响因素体系,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构建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的广义线性模型,以新浪微博这一典型社交网络平台为例,通过网络爬虫采集新浪微博用户数据,并利用该数据衡量和探究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交网络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微博生产力对用户披露信息的敏感性及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用户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影响与部分隐私披露意愿研究有所区别。用户客观数据对隐私披露行为的度量加深对社交网络用户披露行为的理解,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我国农村实现了飞速发展,但迄今为止有关移动电话在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以“主观需求”论和“创新扩散”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 通过对湖北省三地农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移动电话的采纳和使用的现状及其内在机制。调查于2005年8月进行,回收有效问卷 648份。调查发现,在农村成人群体中移动电话的采纳者、潜在采纳者和非采纳者分别为59.6%、 18.8%和21.6%。多元阶层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的人口变量、行为变量(大众媒介使用、人际交往、创新传播科技采纳)和心理变量(对移动电话技术特征的主观认知、对移动电话流行程度的主观认知、对移动电话需求的主观认知)可在相当程度上预测其移动电话的采纳和使用。总体上言,人口变量的解释力最强,行为变量次之, 心理变量的解释力最弱。本研究对这一与过往研究结论迥然相异的传播科技扩散与使用模型做了特别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是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是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人口总数、出生数、死亡数、迁移数,以及出生率、死亡率等,是人口现象的数量关系的主要内容。对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是剖析人口现象、探索人口规律的基本方法之一。而人口现象的数量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发生的,决不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人口现象及其数量关系。所以,研究人口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决不能离开具体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一个区域报业市场在操作方法上,需要考虑多种变量因素.广告盘子的增长、发行潜力的开发既与报业竞争发展水平和阶段动态相连,同时也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消费习惯、城市化水平等要素的制约,通过对各种变量指标的分析,能够从基本面上显示一个区域报业市场的容量和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