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2.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把新闻写得精粹些———重读《我军解放郑州》刘见初毛泽东的新闻文风堪称一绝。它的特色是:鲜明、生动、精粹、准确。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号召大家研究一下怎样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并且躬亲实践,带头写短新闻。1948年10月22日,他为新华社写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5.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讲到:"应当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界前辈赵超构进一步呼吁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内,新闻要短,  相似文献   

6.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4)
挤干“水份”,扬净杂质报道里掺有太多“水份”,自然要冗长。因此,挤干“水份”,象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读者就不会摇头了。看农民收获粮食,总是扬净晒  相似文献   

7.
谈简练     
十多年前,毛主席曾经针对某些内容长而空的文章指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见《反对党八股》)这个指示,我们应该时刻切记,认真执行。写得精粹,就要求写得简练。当然,简练并不等于短小。文章的长短,应由内容来决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但是,有些长文章,看起来并不觉得长,有些短文章,反而觉得长,这就是简练和拉杂的区别。怎样才能把新闻、通讯和文章写得简练。需要大家具体研究。这里谈到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羊城晚报一部分记者于四月三日举行了一次《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同志们谈到,对于写短新闻,目前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例如,有的记者觉得头条新闻较难写得短,好像头条新闻必须具有一定的“架子”,短了就不够份量,拿不出手。有的记者觉得,事件性的新闻容易写得短,而典型报道就不容易写得短。大家认为,为了把新闻写得短些,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文字求短,一直是新闻工作者为之追求的目标。古人为文,历来推崇“辞尚体要”、“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毛泽东一直要求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并且身体力行,仅用190字写出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宏伟场面。为了刹长风,兴短风,孝感报从1979年起,就提出把写好编好“豆腐块”作为奋斗目标,得到读者的普遍赞誉。1989年的一次读者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人对孝感报的“短”持欢迎态度。求短,不是单纯的文字删减,而是要达到文约意丰,言简意赅。短得有内容,短得有看头,短得有魅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11.
要将同题新闻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新闻的传统法则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在报纸只有四个版的“薄报时代”,这是没错的。但在版面空间扩张了无数倍的“厚报时代”的今天,对那些读者关注、主题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则需要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这既是满足读者新闻欲、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同题竞争之必需。要将新闻做得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做得读者想知道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短新闻系统研究课题的提出提倡短新闻,这在我国新闻界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又是一个亟需加强系统研究的新课题。纵观历史,早在40年代中期,经过延安整风的解放区新闻界,已把提倡短新闻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当时《解放日报》相继发表了胡乔木同志的两篇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其中已明确提出:为了使新闻宣传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报纸上应有五分之四的版面登载三五百字的短新闻。新闻不但篇幅要短,而且要言之有物,要写得活,“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  相似文献   

13.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什么要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4.
立体性新闻可否写得短些、再短些?新闻界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笔者也想谈点肤浅看法。立体性新闻冲击中出现的新矛盾立体性新闻的含意及其特征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反映它的“正象”,也同时反映它的“反象”;把事物当作一个发展中的过程作动态  相似文献   

15.
报纸时间性强,篇幅有限,天天与广大读者见面,要求很快地反映现实生活,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因而,不仅新闻要短,社论也要写得短些,精粹些。社论短,可节省报纸的篇幅;短,可节省读者的时间;短,就要求作者说最要紧的话,可以避免有些重要的、新鲜的、精彩的思想观点被淹没在人所共知的道理之中。今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决制止损害全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稿能不能写得短些,再短些?根据我多年的采编实践,要把新闻写短,应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抓特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特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共同点时,花力气去研究和表现其特点。只有善于分析体察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殊之点,写出的新闻才能深刻、饱满、引人入胜。二要选择最佳角度,不要写出“大杂烩”。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这些年,我陆续写了些现场短新闻,做了些探  相似文献   

18.
名记者的“史名”董秦要把文章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这在新闻界已不是什么新闻了,隔几年就会有位大人物出面强调一番;短新闻,短文章的竞赛要不了多久就会组织一次。人们见长不怪,好似一个顽疾谁也无法解决,尽管目前还在做这方面的努力。问题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彻底...  相似文献   

19.
提倡短新闻,在我国已经喊了半个世纪了。时至今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还在不断地呼吁:将新闻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可见提倡短新闻,写好短新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改革开放信息千变万化的今天,如何把新闻写短写精已成为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虽然,写短新闻的人越来越多,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扬长避短”之风仍在一些地方劲吹不止。因此,本文想就短新闻的地位作用。和写作技巧谈一些意见。 为什么党中央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屡屡提出要写短新闻呢? 首先,短新闻是由新闻传播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报纸、广播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要求通过大量的新闻,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多发,快发新闻,才能完成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报道,才能及时、广泛地交流情况、传播信息。传播要又快又多,就只有把新闻写短。  相似文献   

20.
李瑞环同志在1989年11月全国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段话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弊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