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1月,我与记者陈康法、陈志光对浙东运河的姚江作了为期10多天的采访。这次采访是上半年在宁波港的《黄金海岸纪行》采访中提出来的。随着宁波港的开发,铁路、公路、海运日兴,姚江这条古老运河的价值如何呢!它与宁波港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1983年,浙东运河经过全线整治已经完成40吨级船舶通航工程,然而却经常从运河上传来种种航道不畅的消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李飒  赵兵  张炜 《声屏世界》2012,(12):38-39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作为货物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五的宁波港,在历经10年高速增长之后,正面临环境因素带来的压力。2011年末,一位宁波港的朋友告诉笔者,宁波港获得了中国港口协会的11项年度大奖,有2项还是节能减排大奖。从这条信息笔者嗅到了一丝新味,直觉判断这其中会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于是向宁波港提出了书面采访请求,同时组成一个人采访团队,  相似文献   

3.
成竹在胸:点住新闻“穴位竹抓住新闻节点 大运河申遗是作为国家战略而启动的,但作为地方媒体的记者,亦可在申遗的国家战略中把握时机,写出独特的新闻.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5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当年这一话题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在苏州、杭州、扬州等18个城市成为热点. 当时,我正在做一组有关水上旅游的报道,选读了一些运河的研究文献.我发现,“京杭大运河申遗”视野还不够开阔,“京杭运河”只是中国运河的一部分,通往洛阳的运河和通往东海的浙东运河,都是其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一位老记者:“我们能用电话采访吗?为什么领导上总强调不要用电话采访呢?”这位年轻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用电话采访效率高。新闻不是要讲时效吗?为什么有现代化的工具不用呢? 应该承认,电话采访我们有时也是要用的。1986年夏天,一辆载着60名北京游客的大旅游车在去五台山的路上翻入深沟。新华社山西分社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件恶性事故应马  相似文献   

5.
笔在基层电视台做电视新闻记已有六年了,每天上班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去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新闻线索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相当实际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记,不能坐等上司硬性指派采访任务,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经济报道的线索。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经济领域,矛盾最多、问题最多的也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经济领域每天都有极多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我们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经济报道的线索从何而来呢?笔根据几年的采访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7.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经常到农村采访,采访对象主要是农民。这类采访对象或者是愿谈而不善谈,或者是善谈而不愿谈。怎样使被采访的农民既愿谈又善谈呢?这首先就有一个提问技巧的问题。提问是记者  相似文献   

9.
论采访提问     
段娜 《记者摇篮》2004,(4):44-44
在采访活动中,被采访者是主体.采访者是客体。有人认为采访成功与否.主要在于采访对象这个主体谈得是否深刻。可是,如果没有采访者这个客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作引导,又怎能得到精彩、深刻的回答呢?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从来不忽视提问。那么,如何采访提问呢?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媒介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促使媒体形式不断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增加。如何充分发挥广播采访的作用,挖掘深入的新闻信息,不断加强与提高广播的优势呢?本文从分析广播新闻采访的特点及作用入手,提出"采访四步走"策略——采访前期准备、采访中的沟通、采访过程中引导、采访后交流,以此来获得有价值、深层次的新闻,将广播报道的优势最大化,提高广播报道的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采访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重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是营造良好采访氛围的关键;而采访氛围又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那么怎样营造采访氛围,确保采访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在2002年春节期间发表的《春节,在那鲜为人知的地方》一组报道,获1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为这组报道的采写者有些什么体会和感悟呢?这就是要让记者的心与采访对象的心一起跳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头一年.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地市报在办报与经营方面如何不失时机、有所作为呢?笔者采访了部分地市报社的老总,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六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两次写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写长征的全过程,不直接采访红军,特别是红军中枢的领导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江作为国民党区报纸的记者,1935年还没有采访红  相似文献   

16.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7.
与驻地记者一道采访,或者带年轻人下基层采访,谈起新闻写作,他们常常会问,老詹,为什么大家同样写文章,有的人写得又生动又吸引人,有的人却写得枯燥干巴,一点没有看头呢?写作水平高低,究竟秘诀何在?我说,水平高低在选择。那年,和北京站站长徐文营到燕山石化采访,上车后我对小徐说,文营呀,假如这篇稿子由你来写,也让我同时写的话,咱们一上路,就开始在作选择了。作哪些选择呢?第一,对象的选择。这没什么区别,大家的目标,都是燕山石化。第二,角度的选择。到燕山石化,到底写什么呢,也许可以有五个角度,你选择了A角度,我选择了C角度,如果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工作不外乎“采”、“写”两个万面。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知识。 先说“采访”。这首先是一种与人的交往,而且还不纯粹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向人家要东西,要人家给你谈,这首先要建立信任。采访一开始,对方也在研究你,看值得不值得对你谈。这是一次有趣的交谈呢?  相似文献   

19.
在采访中,和人交谈,尤其是第一次和被访者见面,生疏就象一条小河把人们隔开。如何能一见如故,让对方轻易地打开心灵的闸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这很需要一座桥,沟通人们的感情,使互不相识的人们尽快地手握手,心贴心。架设这座桥,是一种采访艺术。这座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斯诺夫人韦尔斯在回顾她的记者生活时,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她第一次见到毛  相似文献   

20.
采访作风,这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然而,、对于新闻界来说,即使今天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谁又能说它已经过时或不值一提了呢?实践证明,采访作风是新闻报道的根基,好的报道一般都是来自好的采访作风,国内国外,概莫能外。所以,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应当常提常说,常说常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