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佚名 《高中生》2011,(19):24
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2.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  相似文献   

2.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树绿起来了,小草青起来了,万物灵动起来了,我们的情思被惹起来了。朱自清眼里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是风和日丽、百花争艳、草长莺飞的季节。那你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作文作秀的现象已成了众矢之的。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忧郁多了,天真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抒情多了,记叙少了;概述多了,素描少了;柔情多了,激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排比多了,平实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上帝多了,自己少了。学生作文越来越偏离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春天来了     
远处山峦上的坚冰、积雪都融化了,人们脱下了厚重的冬装,天空中飘起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冬婆婆见状,赶紧躲回了家。雨婆婆和雷公公来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燕子又叫起来了,好像在说:"春天回来了,春天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细节的威力     
铁钉效应的故事源自英国曾经流传的一段民谣: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细节的威力.细节的威力无处不在,在考试中同样应该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7.
作品蝴蝶效应一条狗落水了。一个人跳水了。狗活了。人死了。于是大家传开了——老王家的黑子追蝴蝶追到塘里了,老李家的小李子看到了就跳下去救狗,然后就没再上来了。  相似文献   

8.
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巨浪顷刻间卷走了房屋、农田、汽车、列车……电视上的这些画面看得我心惊肉跳,我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舅妈这几天去日本了,她回来了吗?惶惶中,妈妈打了电话,得到的消息是舅妈已经到家了。舅  相似文献   

9.
丑时三刻     
从敞开的车窗里,吹进一股夏夜的风。松井正开着空空的车,返回公司。路两边房子里的灯都熄灭了,只剩下门灯和街灯的黄色光晕照在黑暗的小路上。这样的路不小心,可危险了。松井放慢了速度。他一边转动方向盘,一边看了一眼手表,已经过了深夜1:30了。"这么晚了。"松井正这么自言自语,右边的围墙结束了,一个小小的游乐场映入了他的眼帘。  相似文献   

10.
冬天来了,小刺猬冬眠(mián)了,小蜗牛冬眠了,小青蛙冬眠了,小乌龟冬眠了,小花蛇冬眠了,小狗熊冬眠了……那么它们的梦,也会冬眠吗?不会的,它们一睡着,梦就开始发芽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化学沉积金(Au)微粒和聚苯胺(PAni)制备了Au微粒和聚苯胺修饰的玻碳电极(Au/PAni/GCE),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探讨了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u/PAni/GCE对亚硝酸根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该性能受聚苯胺和Au微粒的负载量以及底液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一原理研究了Au在ZnO两个极性表面(0001)-Zn和(0001)-O的吸附,分析了单层Au吸附在ZnO极性表面上的态密度和吸附构型.计算结果表明:ZnO极性表面上单层Au吸附层能提高Zn原子在(0001)-Zn和(0001)-O面上的吸附能分别0.41 eV/原子和0.42 eV/原子;同时Au吸附层又比Zn吸附层更加活跃,总能计算可以看出Au处于顶端的构型比Au扩散构型更加稳定,使得Au恒处于顶端,很好的解释了Au在ZnO纳米结构生长过程中充当表面活性剂的角色.理论计算与实验中发现Au颗粒总是在生长出的纳米结构的末端这一现象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以4.5 G PAMAM(4.5代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保护剂,利用微波法还原HAuCl4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考察了在同一照射条件下,4.5 G PAMAM与HAuCl4不同物质的量比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照射时间相同时,以30 s为例,当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为5时,得到的金纳米粒子最小;随着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值的减小,金纳米粒子变大,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我们已发表的苯硫醇在Au(100)上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结果进行了模拟.根据STM结果,苯硫醇在Au(100)表面形成(√2×√5)的结构,最小重复单元为Au(100)-(√2×√5)的-1BT.分子模拟结果表明,BT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邻近的BT分子方向发生变化.如果考虑分子方向的变化,得到的最小重复单元应该是Au(100)-(√2×3√2)-2BT.(√2×√5)的结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75°或105°;(√2×3√2)结构是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90°.在重复单元Au(100)-(√2×√5)的-1BT和Au(100)-(√2×3√2)-2BT中,苯硫醇的覆盖度都是0.33.通过分子模拟结果与STM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分子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金属表面缓蚀功能膜自组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Au/SrTiO3(001)/Au异质结界面Y、Zr、Nb和Mo元素置换掺杂与电子传输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通过分析各通道原子的电荷差分密度以及投影态密度,发现Au/SrTiO3(001)/Au中导电通道的开关状态对于不同界面掺杂金属元素差异明显.当Y和Zr分别置换界面层Ti(1)原子时,尽管界面电子态有局域化现象,但并没有改变理想界面模型导电通道的关闭状态;当Nb、Mo分别置换界面层Ti(1)原子时,电子掺杂效应使原来理想界面模型的导电通道从关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从而提高了异质结界面体系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硼氢化钠、氯金酸(HAuCl4)和L-还原型谷胱甘肽为原料,在快速搅拌下制备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粒子(GSH-AuNP),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经过在离心机中反复洗涤过滤十余次后分散至溶液中,该纳米粒子粒径较小且很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分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常用的计算简单分形维数的方法,用分形研究Au-MgF2纳米金属介质复合薄膜中Au颗粒和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中Au颗粒的分形维数随Au含量的增加由1.5516逐渐增大到1.7671,表明金属介质复合薄膜中Au颗粒的平均尺寸随着A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分形维数随厚度的增加从1.4051增大到1.7428,说明半连续Ag膜的覆盖率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分形可以用来定量表征薄膜显微结构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裸金电极上分别自组装1,2-二(4-巯基苯)乙烯(MPE)、4,4’-二甲基联苯硫醇(MTP),再在6nm纳米金溶胶中修饰纳米金,得纳米金巯基修饰金电极。研究了两巯基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阻抗行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分析了4种可能Au/SrTiO3(001)界面模型的界面能、原子间距、电子结构及其化学键特征.研究表明:Au/SrTiO3(001)界面的稳定性与其界面原子构型密切相关;Au与排列在以TiO2原子层截止SrTiO3(001)表面的氧原子上的界面构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Hig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 is little different from university sectors around the developed world. It has experienced declining levels of public funding, increasing dependence on competitively sourc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come and increased consumer-style pressures from a growing fee-paying student bod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 (AUQA) in 2001 and the commencemen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audits in 2002 adds a new mechanism for public accountability. Fiv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members of the 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 (ATN), are tak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the new quality agenda. A key theme of their collective response to this development is to focus on how the prospect of an external audit can provide a positive driver internally for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