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犯罪性自杀既是一种自杀行为,又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性自杀有报复型犯罪性自杀、怜悯型犯罪性自杀和教型犯罪性自杀。在实践中应注意区分犯罪性自杀与犯罪自杀、犯罪性自杀与自杀性违法犯罪的界限。防治犯罪性自杀,刑罚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应着眼于消除促使其产生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大学生自杀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内地报道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就一百多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加强感恩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五个方面作用,从而有效对大学生进行自杀干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自杀率又有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自杀的分类及大学生自杀研究现状几方面简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该领域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预防时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依据对35个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 现人格障碍和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而大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挫折承受能力低也是导致其自杀的又一原因,据此特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杀的个人心理及社会原因,探究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自杀的措施和方法,对预防大学生自杀,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杀行为及预防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其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文章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常常见之于报章杂志等诸媒体。据我国权威机构统计,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巳成为16-34岁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青少年自杀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断增加的现状,参照自杀动力理论、自杀行为的发展过程、自杀人群的特征以及一些共同的线索和暗示提出一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最大限度地降低该人群自杀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时常看到一些有关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国内有20%的中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15~35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青少年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呼唤珍爱生命,呼吁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自杀的主要特点、社会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自杀问题研究的意义、我国目前自杀的主要特点及社会心理分析,并就自杀的防范提出了宏观和微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心理的研究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大学生心理卫生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虽然发生率不像情绪和情感障碍那样普遍,但其危害与后果往往更加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自杀人数已有8.5~10万,年龄以20~24岁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两个高峰,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1月1日一位刚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美学生卢刚,因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精神崩溃,竟开枪打死5人,重伤1人,最后自杀,此事件一时震惊世界。因此,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及危机干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为尽早有效预防和减少自杀现象探求相应的措施具…  相似文献   

12.
安耀辉老师的《蒙毅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0期)一文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页的表述“逼令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蒙毅自杀”.理解为“教材认为蒙毅是自杀而死”,应该说安文结合《史记》记载,考证蒙毅不是自杀而死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安文误解了教材表述,教材说“逼令蒙毅自杀...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现实生活中自杀现象已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现象,生命教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分析造成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原因开始,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在给《边城》中的“翠翠的母亲”作注时说:“翠翠的母亲和一个军人相爱,有了翠翠以后,因结婚不成,两人先后殉情自杀。”《现代汉语词典》对“殉情”的解释是:“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可见,“殉情”本身就是一种自杀行为,“殉情自杀”语义重复,应去掉“自杀”。  相似文献   

15.
自杀现象自古以来便存在,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全世界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自杀的事例。生命是可贵的,几乎很少有人会断然否定并不经意地抛弃自己的生命,然而,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了自绝的道路。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同,自杀的原因和人们对此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传统的自杀观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一、封建伦理纲常的殉葬品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铸就了严整的伦理纲常之网。自西汉董仲舒始,建立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法则,其…  相似文献   

16.
屈原自杀的文化心理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屈原自杀的原因,传统的看法主要有以身殉国和以身殉道两种。本文认为,仅仅指出这两点,不能揭示屈原走向自杀的具体心理轨迹,无法指出屈原自杀的必然性。从屈原的人生背景和他本人的人生追求来看,屈原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意识中潜存着一个自杀情结。构成这一自杀情结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两美必合的人生定位;(二)时光飞逝的人生恐惧;(三)超越现世的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15.23%的孩子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厌学、出走、自杀等问题频见报端,更令人担忧的是,另一些青少年则存在着对生活产生消极情绪的潜在的自杀倾向。2001年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学生有自杀意念,其中近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由于现代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加重,我国的自杀率不断上升,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还属于低自杀率国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为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高于20人的为高自杀率国家),  相似文献   

20.
据2002年第8期《女报》报道,2002年5月15日上午,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法庭公开审理因该镇报信中心小学女教师叶渊自杀引起的索赔案。2001年9月2日,叶渊喝敌敌畏自杀,死时年仅21岁。但叶渊为何自杀,在死后的一个多月,她的家人和警方居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直到10月下旬,叶渊的表叔收到她生前寄来的信,经过警方鉴定,才揭开了叶渊自杀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