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均衡,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化工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面狭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并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做出具体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着重解开人口“城市内部二元”及“城乡二元”结构.当前,衡阳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明确衡阳人口城镇化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分析衡阳人口城镇化的途径,探讨衡阳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对衡阳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之后,现面向海内外学者开展第二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征文活动。1.征文主题1新型城镇化研究2城市文化与人文城市、智慧城市3城市治理4城市规划5城市伦理6城市经济7生态城市与绿色城市8其他城市研究题材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发展可将内需扩大到最大化,从而刺激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当从城乡统筹规划着手,完善体制改革和人口管理制度,优化城镇配套实施,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中小城镇发展.本文通过广西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文章从新刻籍制度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人口城镇化现实路径问题,认为降低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门槛、破除农民工流动性就业的难题、促进城市人口与外来人口相互认同、建设包容型性城市文化并形成合力,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有效化解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人口交换十分频繁,安土重迁已不再适合现代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就是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城市文明的进程以及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继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期待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具有培养新型市民,促进幸福城镇化建设;开发劳动力资源,推动转型城镇化发展;丰富农村转移人口精神生活,助推健康城镇化形成;增强农村转移人口生态意识,促进绿色城镇化构建等功能。为促进自身功能的有效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人教育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形成新的发展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注重城市适应性教育,提升城市适应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资源型城市因其对资源的依赖性,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都有非常独特的一面.淮南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围绕淮南市的经济和生活质量,建立淮南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市的宜居性进行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淮南市打造“四宜”(以宜居为本,以宜游为要,以宜学为先,以宜业为重)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毋庸置疑,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作为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通过对淮南市“市矿统筹”的做法和成效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煤炭城市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机制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忽略城市内在规律和自然属性,依靠行政力量盲目推行城镇化,跟风式地引进项目,重复建设、恶意竞争等问题,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和农耕土地锐减.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展,寻找并启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和推进路径.通过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大城市的核心地位,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其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以来大力提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但是,我国的区域性差异使各地城镇化发展不尽相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相对迟缓.主要从新型城镇化涵义出发,对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和该区域在时序动态及空间分 布上新型城镇化的演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选择河北省11个地级市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先构建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2007-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变化趋势,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新型城镇化空间的动态,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面临机遇时,需要找出一条符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应多鼓励县域农民向大中城市转移,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丰富农副产品满足渐长的城市人口,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内生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该文力求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剖析城镇化存在的显著问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的战略要求,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城镇化规模和空间结构、提升城镇综合功能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更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而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它对于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等问题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新型城镇化内涵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安徽省16地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全省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剖析各区域的优势和障碍。从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统筹城乡改革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城市体系及城市内部功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和河南省发展现状,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四个系统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来测度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2007~2017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是在稳步推进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质量不高,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扩大、人口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在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淮南市是国家重要煤炭能源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位列安徽省前四位,但同样存在农村人口多、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大、农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自2000年开始,淮南市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农村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并且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使得淮南市农村地区在“未富先老”大潮中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养老形势不容乐观,养老难题急需破解.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发展已在慢慢破解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大量的农业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居住、生活,但是更多人却没有享受城镇市民待遇。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且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生态破坏严重。这种粗放式的、低成本的、非均衡的城镇化模式已到尽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佳突破口莫过于新型城镇化,这就需要进行户籍、土地、财税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创新,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加速期,必须明确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推动人口深度城镇化,消除体制和政策上的人为障碍,重点是增加和开放城镇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拓展城镇吸纳能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在城镇体系中的均衡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决摒弃对管制型政策工具的过分依赖,牢固树立公共服务优先的政策理念,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城市化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于我国城镇化有重要的分析与指导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城镇化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策导向与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人口来源、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利用的扩大、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与城市差距扩大等方面。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根本、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城镇承载量为手段,以及以城乡融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