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时候,是以配子为基础的,所以所有关于下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也可以用配子的概率求解,这种计算方法简便、实用.首先我们要求解亲本雌雄配子的概率,然后根据要求判断所求子代的基因型,最后用相应的配子的概率乘积即得到子代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对以下问题迷惑不解: 例题:某种基因型为Dd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3 C.D雌配子:d雄配子=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相似文献   

3.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遗传概率计算历来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难点,考查题型复杂多变。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文献综述,立足于“自交”和“自由交配”两大基础题型,借用例题及解析详细介绍了“公式法”(杂交组合法)和“配子法”在分离定律概率计算中的思路和步骤,并就学生应用配子法解题时的疑惑及致死效应下配子法的计算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以夯实学生解决遗传学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用遗传规律去解释各种遗传现象或用遗传现象去印证遗传规律,所用的方法都是有性杂交实验法。这种方法都必须经过由亲本个体产生配子,再由雌雄配子结合发育成子代个体这个过程。所以分析亲本个体产生什么类型的配子以及雌雄配子如何结合,关系到判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正确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遗传规律之后,不知道配子基因型的写法,不知道亲本个体产生哪几种类型的配子以及配子如何结合等等,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图解和解释遗传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练习,使同学们逐步理解、掌握。 一、配子基因型的表示法: 由于在个体中,一种性状一般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在个体中一种性状用两个字母来表示它的基因型,二种性状用四个字母表示,其余照此类推。而  相似文献   

5.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是三大遗传规律中新增添的内容 ,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该定律的考查 ,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定律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成了学生的一大难点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得法 ,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 ,下面介绍一种既简洁又准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此法首先须熟知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 ,如果是完全连锁 ,后代全是亲本型 ;如果是不完全连锁 ,总是含有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配子多 ,所以后代个体中一定是亲本型多于重组型。因为在亲本产生配子时 ,有部…  相似文献   

6.
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说明细胞分裂异常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根据异常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异的类型;根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某种异常配子判断与其同时产生的另外几个配子的基因组成;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异常性染色体组成判断亲代的性染色体异常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始终难以把握,使这一内容成了难点中的难点。下面就笔者对“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谈一下看法,以供同行们参考。1从概念上判断 教材中对单倍体定义为: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本物种配子中一样,称为单倍体。 教材中对多倍体定义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把单倍体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误判为多倍体。所以我认为,对单倍体的判断是否为: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为单倍体(不管它含有多…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有关致死现象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逐渐成为热点。除了考查学生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和生物的变异等重点知识外;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的迁移等能力。下面总结并例析了常见的致死现象,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1配子致死配子致死现象是指致死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中的配子时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06,(6):50-53
1莫让“配子”产生歧义(王宝华) 贵刊2006年第5期《互动平台》栏目刊登了有关配子问题的讨论。笔者赞成其中的“习惯性说法应得到尊重”的观点。由于涉及“配子产生”的题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常见,下面再举例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教学及各类习题辅导中,常会碰到关于某种情况下某生物体是否可育的问题,但由于中学教材中对此问题并没有全面深入的阐述,加上有些教师常会根据经验给学生灌输一些不准确的判断,如"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二倍体是可育的",等等。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便会套用这些结论,有时就会得到错误答案。学生很是茫然:到底几倍体是可育的,几倍体是不可育的,怎样判断?大家知道,影响生物体是否可育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决定于减数分裂能否产生正常的配子,这与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个数及染色体组的来源与组成密切相关。染色体组是指生物体  相似文献   

11.
答:课本上说,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这个概念意味着:①单倍体个体来源于同物种配子的单性繁殖;②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单倍体,与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数目无关。如对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6的八倍体小黑麦来说[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交  相似文献   

12.
配子致死遗传是指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体,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对另一种配子无影响,此基因又可以遗传。简单地讲就是,受精前的卵子或精子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死亡的现象,是造成不育性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遗传题对致死问题进行部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四川理综高考题中第31题第Ⅱ题是有关染色体结构变异后产生配子的问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因为它不同于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而且高三复习资料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总结、归纳很少。本文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后产生的特殊配子做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生物遗传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两个位点上配子遗传规律的数学描述,考察了在连锁条件下对一个基因座上的双隐性基因不完全选择问题,得到了基因型和配子世代间的递推形式及基因型频率、配子频率的世代变化规律。利用它们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由教材基础知识拓展、延伸的特殊情境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例题,分析了高中生物遗传中不同层次的"致死"情况,以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能抓准关键点,有效答题。1配子致死1.1含某种基因的配子致死例1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玉米5个大孢子母细胞产生多少配子?这一问题,分析了配子体、单倍体核、性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极核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极核属于性细胞的范畴,但不是生殖细胞,也不是配子。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77-79
结合6道实例,从判断显隐性、推测基因型、计算概率、求配子的种类等方面阐释利用基因分离定理解自由组合题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遗传概率的计算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看到遗传系谱图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特别涉及到较复杂的概率计算,更是一筹莫展,很难把问题解决好.例如有一种题型,一对夫妇各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然后计算两者婚配后代的发病概率,这种题目难度的确很大,要计算正确的结果是不容易的.笔者在讲解这类题目过程中,采取了自己命名的"配子法",大大降低了题目难度,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解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配子法"就是根据个体的基因型以及基因型所占比例,看这个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种类,然后确定配子产生的比例,最后雌雄配子结合,计算后代的发病概率.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确定产生配子的种类以及配子比例.例如某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则该个体能产生A和a两种配子,两种配子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19.
下面就如何解决较为复杂的人类遗传病问题.谈用“配子法”解决此类问题。 1什么叫配子法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的教学及解题中,经常会涉及正交和反交实验,通常是通过对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在翻阅教科书、教辅资料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在文中列举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多个实例,通过分析各个实例,初步得出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有:细胞质遗传、性连锁遗传、母体影响、胚乳的遗传、雄配子致死基因等。因此,在正交实验和反交实验结果不同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多个方面去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