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变迁既和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也紧紧依托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的发展,会引导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沿着一条既定的道路前行。最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扎根中国后,从隐而显,由边缘向中心,逐步演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主导话语。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构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因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到以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喧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遭诋毁、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混乱等挑战。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西方"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不断、网络时代信息掌控难度加大、宣传舆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话语议题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要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要加大对外传播中国最美声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强化实践意识、坚持中国道路、突出时代视域、促进话语创新。要坚守经典文本深处的核心理论话语、充实立足中国生动实践的诠释话语、打通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话语、寻求适应现代传媒的传播话语、激活扎根人民生活土壤的话语资源、精心构建面向世界的对外话语体系,全面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2008,(Z1):4-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要始终贯穿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这条红线。要搞清楚社会思潮这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就要深刻理解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及其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具有的重要意义。评析社会思潮要始终坚持批评精神和科学态度;评析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关键是要抓住其实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本文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主体意识及话语体系创新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正是这一状况的必然反映。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加强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融通和占领网络新媒体话语主阵地,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继续教育》2007,21(11):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面临多样化挑战,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带来多元话语格局。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优化中国特色话语内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核心地位,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均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一些人宣扬的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有特定内涵和特别用意的,对这股错误思潮必须加以澄清、剖析和抵制。普世价值的实质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西方话语霸权,破解和拒斥普世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态度、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我们虽不能陷入普世价值的政治陷阱,但可以寻求价值共识,并为丰富人类的共同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使人民大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加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活动,用大众化方法手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演进路径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两个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才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内容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激发大学生发展成才,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大学生的生活践行。  相似文献   

16.
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人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本思想等重大思想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以教育主体行为的一致性、理论普及话语的大众性、校园舆论营造的强势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等为路径,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普遍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普遍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普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践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入手。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