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片断一: 师:在这句话中,老师关注到了两个词,一个是“抛”一个是“卷”。好,很多同学也都关注到了,怎么理解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2.
劝架三步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称其为“劝架三步曲”。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埋头改作业,突然有同学来告:“卢老师,陆俊和张田打架了。”我一听,笑着对他说:“你去劝劝他们吧!”没想到第二拨马上又报:“卢老师,他们打得很凶啊,我们劝不住!”我走出教室,果然,两个同学就像两头小牛顶在一块,正撕杀得起劲。劝架的同学刚把他们拉开,又使劲往回冲。尤其是陆俊,气得嘴巴都歪到了耳根下,他手被同学拉住了,心一急就用脚去揣,真有不揍扁对方誓不为人的架式。我忙叫了声“陆俊……”不料,我的话还没说,他吼得比我还凶:“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不对,你总是批评我,你一点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4.
羊刚 《教学月刊》2004,(3):27-29
2000年9月1日,几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到学校看老师,他们无意中看到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不约而同地大发感慨:“现在的高中生真有福气.能用上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课本。”“什么?《百年孤独》《等待戈多》都有?太棒了!”“老师,你还会担心同学对语文不感  相似文献   

5.
两个"笨蛋"     
前几天,我们观摩了一节录像课,课题是《小鱼的梦》,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到后半阶段,大概是老师想要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请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到前面“摘星星”,七八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点了其中两个同学的名字,我姑且叫他们毛毛、明明吧。这时,学生中有个男孩儿用手指着他们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地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交谈。“快。谁来帮帮她?”“我!”“我!”两个同学急忙搀起她走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7.
李素芹 《河北教育》2002,(12):18-18
上课伊始,我展示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说:“同学们,这是咱们班×××同学的笔记本。在这里面,她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句,而且还得体地粘贴了一些图画。”说着,我便走下讲台举起笔记本,边翻阅边说:“你们看,这小小的粘贴画,把这个笔记本打扮得如此漂亮。现在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这些图画是如何做上去的。”这名同学既大方,又自豪地答出是从别的地方剪下又粘贴上去的。紧接着,我出示了两张图片,说:“这两张图片是我们在计算机里保存过的‘房子’和‘小熊’两个文件,老师把他们打印出来,想把这两张图片合并在一起,让小熊抱着胡萝…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吊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话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好奇地等着。大家一想,黄和郭这两位同学离老师最远,又是坐在班里最后排的左右两个角落,这不是“天涯海角”吗?再一看,这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难道还够不上“帅哥”吗?  相似文献   

9.
1999年、2002年,我两次应邀到外地讲学,当近两个小时的讲课结束时出现了我未曾料到的场景,全体学生站立起来,给我送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我走下讲台准备离开时,有几位同学走上前来,热情地说道:“老师请再给我们讲一会,好吗?哪怕是半个小时。”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我怎么能拒绝呢!当课后同行座淡交流时,同行们说,这是他们从来  相似文献   

10.
怀念     
赵韵 《中文自修》2005,(9):25-25
Z老师辞职了。他曾经真的想做一名好老师。两年前的一天傍晚,Z老师得知班里有两名同学去了网吧。网吧对学生的危害,Z老师非常清楚,于是,他亲自去了网吧,把两位同学“请”到了办公室。Z老师非常严肃地批评了这两位学生,并让他们打电话将父母叫到学校。S同学的父母过了很久也没来。这时,S同学谎称要上厕所,Z老师同意了。谁知,S同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整整失踪了两年。  相似文献   

11.
杨秋香 《教学随笔》2007,(11):17-18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候,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唐燕 《江苏教育》2007,(14):101-101
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刚下,同学们就玩开了。也许是久别重逢,他们玩得特别疯。一位同学来报告:“老师。他们把红领巾拿下来了!”我一看。果然有几个男生把红领巾拿了下来做“武器”,正互相“攻击”呢!我心里嘀咕:怎么有这样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把红领巾拿下来玩耍,而且是在我的眼皮底下。正想对他们训斥一番,只见一位同学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太热了!”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去听六年级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讲的内容是《圆的认识》。在学习了圆心、半径、直径基本概念之后,李老师让学生自学“圆的画法”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很快自学完毕。“知道怎么画一个圆吗?”“知道。”“下面请两名同学配合,一个同学当‘指挥’,一个同学画,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哪两位同学愿意完成这件事?”从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能看出愿意当“指挥”的要多一些。大概是最后一排,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承担了画圆的任务。二人来到前边,开始汇报。“指挥”拿起书,态度镇定地读到:“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带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徐琴 《河北教育》2002,(6):17-17
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班级里的一件事:语文老师问一个同学“者”(zhě)字怎样读,这位同学错读成了“zǎi”(宰)。语文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对这位学生说:“是读zǎi吗?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读,我马上宰了你。”课后,学生们经常用老师的这句话来嘲笑这位同学,从中取乐。这个学生很痛苦,以后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内心很沉重,立即想到了二个字:心罚。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动手打骂学生,但是他的讽刺挖苦是对她心灵的伤害,这比体罚更严重。所谓心罚,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  相似文献   

15.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上的是一年级美术第二册第六课《船》 ,我的预先设计是交给学生折小船的方法 ,然后对小船进行再创造 ,最后再把小船放在水里做游戏。在第一个班级 ,我对同学们说 :“今天老师教你们折小船” ,班上立即有同学七嘴八舌地喊到 :“老师我会折 !”“老师我也会折” ,我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 ,在制止了他们的叫嚷之后就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讲下去。结果 ,教师在前面演示 ,下面乱成了一锅粥 ,会的同学不愿听 ,着急往下折 ,不会的同学又因距离教师太远而无法看得清楚 ,就前后左右地问 ,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组织纪律。一堂课下…  相似文献   

17.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齐声)好。师:游戏的名字叫“秘密传话”。(板书)(学生们个个神彩飞扬,跃跃欲试)师:活动规则(要求)是传话要听清楚,传得明白(不得偷听),用悄悄话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直至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传过之后,赶快上座位写出你传给别人的话,交给老师。传错者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老师请7位同学上讲台,悄悄地对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哥哥说,3月5日,他们要去游泳。”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传话,一张张小脸上显得既神秘兮兮,又小心翼翼,害怕把话传错。游戏结束。老…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19.
《西北职教》2007,(4):6-6
她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女教师。1992年,她开始担任—个机械班的班主任,次年就把这个班带成了“县级先进集体”。学生毕业后,张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并经常张罗学生聚会,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在她的不懈努力下,95嗍学生即使在毕业12年后,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毕业生林绍嘉经营一家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具厂,他不仅把部分业务介绍给同学,还为创业有困难的同学提供资金,他一个人就直接带出了两家小企业;经营橡胶厂的杨俊有两名“创业功臣同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吃过午饭,我在办公室里准备下午的广播讲话。门口传来一声清脆的“报告——”。我抬头一看,又是4(3)的李健同学。他发现班里有事总要第一个抢着来告诉老师。我猜,他这一回准又是来告同学的“状”了。 果然,我一说“请进”,李健就“哧溜”一下钻进来,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毛老师,童江明他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没等我表态,他又连珠炮似地补充:“要不要我去把他们叫来?”我想了一想,点点头说:“好吧。你去叫他们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李健应了一声,兴奋地跑到操场去了。一眨眼,4个高高大大的男孩跟在这个小不点儿身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