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两则国家级外语微课大赛获奖视频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视觉语法和图文关系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出教育类多模态语篇的图文关系理论框架,对微课视频里视觉模态中的图像和文本符号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归纳了不同微课视频题材、体裁及微课中不同阶段过程中视觉符号间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指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学科属性和与之匹配的思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微课视频这一教育类多模态语篇的评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补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语篇的纯理特征、人际特征、成分特征三方面对视觉模态与文本模态的互补进行分析。符际互补理论对于解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二语课堂教学和多模态教材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集声音、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动态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中的各种模态符号系统均具有意义潜势,能够发挥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模态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对电影《美女与野兽》(2017)的几个典型场景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电影语篇中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之间存在相互补充、互为强化的关系,三者相互整合与协作,共同构建影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站的动态宣传语篇蕴含着多种符号模态,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载体。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采用多模态语法框架对滨海新区政务网的动态宣传语篇进行了研究,从中验证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在网站的宣传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模态的属性     
多模态语篇研究是当前语篇研究的一个热点,模态是多模态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本文对模态的属性进行了分析。模态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其产生源于一定的社会需求,其在交际中的使用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另外模态还具有物质载体、表意功能和语法等属性。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推动多模态语篇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近年来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突破静态书面语的限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多模态互动的动态性语篇,彰显了强大的阐释力。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片为例,从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角度研究多模态化宣传片语义构建机制中文字、图片、颜色等模态的意义创生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符号系统呈现不同的模态。特朗普的竞选海报中包含文字、颜色、图形等多种符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对特朗普的竞选海报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特朗普竞选海报中的多个模态是如何进行意义共建的,是如何巧妙地帮特朗普"拉票"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的研究一直是语篇分析的热点,但是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角度研究多模态语篇还比较少。本文在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影语篇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新框架,并用新的分析框架对主体人物乔·金曼在电影《比赛计划》中所体现的人物多重身份进行了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在电影多模态语篇中,主体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手势、姿势和动作等身体语言以及场景设置等非身体语言都是建构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重要资源,人物多重身份建构的态度意义不仅体现在话语中,而且还体现在多种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中,同时态度意义对电影语篇人物多重身份的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字体、色彩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将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该海报语篇意义的构建,揭示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影海报多模态意义能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的内涵,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为人们提供欣赏电影海报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音乐、图像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互相协作编码而形成。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央视2014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隐、转喻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广泛应用,其为话语分析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基于多模态理论下的语篇互动模式,从视觉模态互动意义的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及情态四个维度,对重庆城市宣传片《人人重庆共建共享》的互动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5,(9):65-69
微课是一种新生事物,其作为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构建方式尚不明晰。文章首先明确了微课的多模态属性,然后尝试以图文关系理论和声画关系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多模态微课的符号间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视觉模态符号间关系、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间关系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文本、图像和声音同为语篇制造意义的资源,它们各自有着对方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它们相辅相成、互补整合,从而达成语篇意义的共建。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6,(1):105-108
指出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单一模态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现代英语阅读教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阅读教学的设计应根据语篇所传递的信息,以模态的最佳搭配为原则选择教学模态组合,使模态的选择更具可操作性。分析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符号,并探讨如何在多模态环境下根据各模态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模态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公益广告是创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色彩及图像等多种模态与观众读者进行互动,表达其艺术谋求及思想内涵的方式,目的是提升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程度,从而缓解或解决社会问题。中英公益广告无论从构图设计、文字甄选、立意诠释,还是语篇模态的选择都有差别,从而影响公众的识读能力,有必要对二者如何构建多模态整体意义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入手,以多模态为视角,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英公益广告语篇的多模态整体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9.
李幸 《现代语文》2016,(4):100-102
当代多模态语篇分析多以平面广告、政治漫画和电视广告为主,对现今盛行的微电影广告分析却很少涉及。结合微电影广告的语类特点,聚焦模态与模态之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转喻之间的动态构建后发现:微电影广告多模态,很大程度上是在转喻的基础上实现的。该模态语篇不仅通过动态视觉图像、文字、声音等多个模态相互作用来加深受众多方位感受,也建立了产品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起到推销产品和宣传企业营销理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John A.Bateman和Karl-Heinrich Schmidt提出了多模态电影分析模型,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电影文本的分析之中。该模型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电影符号学等理论,对电影文本进行标注、描写和分析,为分析复杂模态构成的语篇提供了实践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