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彦怀教授、康香阁副编审主编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于2003年9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邯郸师专自建校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本赵文化研究专集,也是《邯郸师专学报》对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报邯郸10月13日电(记者 蔺玉堂)刚刚出版的《赵文化研究》第一集,汇集了《邯郸师专学报》近5年来发表的40篇研究赵文化的论文和研究成果。邯郸师专加强地方文史研究,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其学报已成为赵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赵文化研究》的主编辛彦怀、康香阁告诉记者,以邯郸为中心的赵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学勤:《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  相似文献   

4.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摘编论点:赵文化的特点李学勤在《邯郸学院学报》(季)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丌,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中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邯郸学院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辛彦怀教授主编的《赵文化研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胡广文副教授等编著的《赵文化资料汇编及注释》;张润泽、董林亭、胡广文、…  相似文献   

6.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4):22-22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7.
《学术名家访谈录》和《赵文化与华夏文明》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名家访谈录》收入了16位中国当今顶尖学者访谈录和思想研究文章57篇。91岁高龄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欣然为本书题诗一首。《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收入了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庞朴先生等专家学者文章43篇。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寓意深长地借《史记·赵世家》语为该书题词。这两部书稿选自于《邯郸学院学报》“学术名家研究”和“赵文化研究”两个专栏。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2):F003-F003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国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一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  相似文献   

9.
1999年,《邯郸师专学报》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6年来累计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和述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从今年起,《邯郸师专学报》升格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特增设“学术名家研究”专栏,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学术名家,对其学术成果进行研究,突出当代特色,追踪理论前沿。本刊着重办好“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两个专栏,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旨在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繁荣。本栏目访谈的第一位学术名家为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伯崑先生。同时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和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分别撰写了《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和《论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两篇专论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99年,《邯郸师专学报》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6年来累计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和述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从今年起,《邯郸师专学报》升格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特增设“学术名家研究”专栏,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学术名家,对其学术成果进行研究,突出当代特色,追踪理论前沿。本刊着重办好“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两个专栏,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旨在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繁荣。本栏目访谈的第一位学术名家为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伯岜先生。同时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和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分别撰写了《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岜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和《论朱伯岜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两篇专论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杨金廷先生(时任邯郸学院院长)、康香阁先生(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主编的《赵文化与华夏文明》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以立论精当、阐述精辟、史料精确、开掘精深、持论精准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科学时报,光明日报先后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了这部好书;四年后,杨金廷教授(邯郸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康香阁编审又主编了《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史学大家李学勤先生欣然为之作序,系统推出了一大批赵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32篇学术新作主题愈加集中,视角愈加新颖,阐释愈加深刻,涉猎愈加广博,是赵文化研究日益深化的显现.赵国古城研究、赵氏人物研究、荀子研究、赵国军事研究、赵国经济研究、赵女研究上均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填补了不少学术空白,为发展中的中国学术研究增色不少.本书有这样几个显著特色,写出来与大家共研.  相似文献   

12.
荀子思想是赵文化的高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以“赵文化研究”专栏创办13年来发表的苟子与赵文化研究论文为学术基础,策划了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苟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荀子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这是我院第一次举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也是河北省第一次举办赵国思想家“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35篇,约50万字,反映出当今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杨金廷院长和康香阁主编的《赵文化与华夏文明》由人民出版社印行,李学勤先生为之题词。2013年6月,杨金廷书记和康香阁主编《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将再由人民出版社印行,李先生在百忙中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14.
《邯郸学院学报》2014,(4):106-106
2014年3月,《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正式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6月,邯郸学院校长、学报主编马计斌教授在北京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张东纲司长共同签署了名栏共建协议。为了进一步提升"赵文化研究"专栏的学术质量,推动赵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和赵文化研究中心于10月19—21日策划组织了由邯郸学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及韩国的近70位专家学者云集邯郸,共同探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古城三月,春意盎然,万紫千红。学报编辑部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编辑人员畅谈2005年《邯郸师专学报》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2005年《邯郸学院学报》新开设了一个面向全国,力争反映当代最新学术前沿的特色栏目《学术名家研究》,与原有的古赵地方特色栏目《赵文化研究》一古一今,交相辉映,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29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第202页“学术专栏介绍”栏目第一条以“《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一’为题,介绍、转摘了《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篇赵文化研究文章,原文摘编如下:《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专栏究”专栏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笔者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约稿,登门拜访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完成人物稿《李学勤的人生路标》,后在贵刊《邯郸学院学报》发表文章《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成长及治学之路——童年、青少年读书经历》,更完整地呈现了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为给李先生撰写传记,自2012年9月份开始,笔者又先后采访李先生十余次,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历史.其中再次涉及到入职历史所之前的成长与经历,且有不少新的内容,在此整理成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学勤先生被誉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人,他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李泽厚先生称其为目前大陆学界第一人。近日,在"清华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际,因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的约稿,笔者到荷清苑李学勤先生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由于《瞭望》是大众性新闻刊物,采访中的大部分素材在报道中没有采用,而这些由李学勤先生亲述的历史非常珍贵,所以笔者将采访录音重新整理,得到李学勤先生同意后,投送至贵刊。贵刊主编康香阁先生曾在2005年和2010年两次采访过李先生,写了《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访谈录(少年—1956年)》和《再访李学勤先生(1955—1976年),而本次采访侧重的是童年、青少年的经历,3篇文章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简略的"小传",有助于读者对这位卓越的历史学家的生平、为人、治学经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李学勤先生被誉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人,他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李泽厚先生称其为目前大陆学界第一人。近日,在"清华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际,因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的约稿,笔者到荷清苑李学勤先生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由于《瞭望》是大众性新闻刊物,采访中的大部分素材在报道中没有采用,而这些由李学勤先生亲述的历史非常珍贵,所以笔者将采访录音重新整理,得到李学勤先生同意后,投送至贵刊。贵刊主编康香阁先生曾在2005年和2010年两次采访过李先生,写了《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访谈录(少年—1956年)》和《再访李学勤先生(1955—1976年),而本次采访侧重的是童年、青少年的经历,3篇文章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简略的"小传",有助于读者对这位卓越的历史学家的生平、为人、治学经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23日至24日,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河北邯郸,纵论赵文化。通过归纳整理,会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赵文化的内涵、外延、特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地位。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涌现出许多精辟见解,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在关于《赵文化的兴起及历史地位》的发言中指出的,他认为:赵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具有独立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精神,对赵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