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盼望前来旅游。正因为如此,中国逐渐兴旺起来的旅游业使其对旅游翻译质量及数量的要求也逐步增高。不合格的旅游翻译会令外国游客产生误解或迷惑,更有甚者可能会冒犯他们。所以,改善旅游翻译文本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的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最好其中之一。由于目的论以功能为导向并且特别关注读者的反应,使它相比其它传统翻译理论,更加适用于应用文本如旅游文本的翻译,并能提供相应指导。本文作者试图将目的论与旅游翻译相结合,为该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实际运用提出方法和建议。作者依据目的论,作者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各个理论如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罗虹 《考试周刊》2011,(49):27-29
对等论是一直以来是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标准和指导原则。随着人们对译论的深入探索,对等论的弊端日趋显露,翻译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局面。其中,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奠基理论,它基于对等论提出翻译行为由其目的所决定,其充分性的翻译标准更符合翻译实践。目的论是对对等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语言学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标志着翻译的研究角度由以语言学和形式翻译理论为基础转向为更加倾向于功能化和社会文化,成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最基本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足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邢营军 《教师》2010,(26):115-116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出发,以邯郸古赵文化旅游景点翻译为例,分析古赵旅游文化资源的翻译现状,指出现存旅游景点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运用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探讨邯郸古赵文化旅游资源翻译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以达弘扬文化和促进旅游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春丽  于宝英 《海外英语》2013,(22):197-197
文章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及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论,探讨河北旅游文本外译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翻译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向动态的功能翻译的转化。其中的目的论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适当的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其对实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分析,强调功能主义学派目的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今公示语翻译主要存在的三类错误,在对错误进行分析改正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源自于后殖民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文章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观点,分析其在中国被译介、引进和部分吸收的全过程,并对其接受效果进行总结,对其旅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翻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我们深入研究翻译本质与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运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在帮助学生外延思路、增强语言联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广告语篇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语篇的翻译功能和翻译原则的分析之后,探讨在广告语篇翻译中译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借鉴的翻译方法,而增加广告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达到尽可能传达原广告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是近年来受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并一跃成为当前翻译界最为热点和关注的项目。然而,如何保证此项工作的高质量展开,推动汉语新词翻译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翻译     
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及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重要痕迹。本文从严复的生平、翻译理论、翻译时期和译著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客观系统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他这位译学理论家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活动大约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世界,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介了大量西方译论。然而,几千年来的中国翻译史,在西方研究者笔下,不过寥寥数笔。作为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译论研究概况,以便加深我们对中国译论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对西方世界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中国学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可以分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而翻译理论又分为翻译基本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长期以来,搞翻译实践的人多有瞧不起搞翻译基本理论研究者。本文试图从翻译理论的新发展在文学翻译、哲学研究、建构翻译学及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等角度分析一下翻译基本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指出,在探讨翻译策略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区分社会文化群体和翻译者个体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取向,两者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解释。本文以《名利场》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本相对比的例子说明多元系统理论无法预测译者的个体行为并试图研究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可能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为这两个时期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