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董芹  于满 《中国教师》2005,(4):32-34
有调查发现: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及其对问题的探讨、回答约占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8 0 % 左右。可以说,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一直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许多人缺乏对教学提问的反思,缺乏必要的提问能力,因此不顾教学效果的“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不能不令人忧思。再者,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基于传统教学理论的课堂提问,在某些方面也与新课程理念难以适应了,一些教学提问中涉及到的深层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基于此,本文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课堂教学提问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现在不少教师十分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但由于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普遍性,所以,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只有“启”恰到好处,“发”才收有成效。不掌握这一原则,常常使启发式教学步入误区,主要表现:缺乏精心设计。教师不能紧扣教学目的设计提问,只是简单地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思维来要求学生,达不到由启而发的效果。缺乏普遍性。提问只围绕优等生,只要优等生会了,课程就往下进行,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缺乏趣味性、提问质量不高、预留的思考时间较少、提问对象缺乏广泛性、提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优化。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入手,分析学生为什么“不想答”教师的问题,从中发现提问的误区,提出提高教师提问水平、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课堂提问方式、优化课堂提问环境等策略,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提问这个环节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关于“提问”的讨论有许多,比如,如何使提问更有效等。这些讨论大都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研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思考与实践对科学教学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作为科学教师,如果对自己的“提问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那这种“提问行为”有可能在某一时、某一处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而在很多情况下却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提问行为”,使之发展为一种提问能力,进而成为直接影响科学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与思考的价值;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提问的创造思维较少;没有围绕教学目的或重点来进行;提问之间缺乏合理的关联与推进梯度等等。解决上述问题,很重要的是需要把握好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点”与“序”。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着提问缺乏启发性、提问缺乏“含金量”、提问缺乏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问要处理好“直”与“曲”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客观的激励性评价等优化策略,减少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一种形式,它相对传统的讲授式和满堂灌式是一大进步。但目前某些课堂提问却徒有“问”、“答”的形式,缺乏思想内涵,未尽启迪功能。所以我们应对“提问”教学进行改造或优化。笔者认为,“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教师搜集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予以补救。然而,笔者从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到位,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模棱两可 有些教师课堂提问较为笼统,缺乏指向性,目标不明确,使学生难以作答。比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一种提问是: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另一种提问是: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很显然,第二种设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回答。 2、明知故问 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是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明明知道学生已经懂了或完全不懂,却还要故意发问。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一连串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无关紧要的提问中悄悄地溜走。  相似文献   

10.
提问就是通过语言提出问题引发 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 反应的刺激。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S.C. 卡尔汉) 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者 ,是联系的主要桥梁,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作为一名教研员, 本人通过教学、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提问,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也有一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11.
“思维从问题始”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科学巧妙的提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思维 ,发展智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少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据笔者观察思考 ,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五忌”。一忌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少数教师为了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启发了学生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于是便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 ,学生往往不用思考 ,答案脱口而出 ,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便可获教师的首肯。这样的课堂提问 ,从表面上看 ,学生很投入 ,课堂气氛十分活…  相似文献   

12.
一、常见的提问失误有以下几种1.多数的问题是针对学生的记忆,限于死记硬背,缺乏启发性、创造性,是蹩脚的提问,不分巨细,处处皆问,大都是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什么是”等满堂问),是典型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提问,缺少思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释疑解难,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则是完成这个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课堂提问同样也需要“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课堂提问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十分讲究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提问,必然会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结构松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教学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4.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主要分析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其原因在于古典诗歌与现代语境相去甚远,学生较缺乏此方面的修养,极容易产生误读,难以形成深层解读。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深层挖掘诗句的内涵和意味,实现对古典诗歌的较深刻的把握呢?笔者认为不妨多在“二度提问”上下工夫。所谓“二度提问”,  相似文献   

16.
问题1:课前设问把握不准设问是美术教师备课遇到的难关之一,因缺乏教学经验及大量的听课积累,年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遇到设问无方向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问题2:课堂提问指向不明美术课堂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学生无法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并且这些提问也未能体现美术的学科性。  相似文献   

17.
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实践中相当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缺乏深度:忽视学生思考问题的环节: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不当;忽视提问时机的选择;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当。鉴于此,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曾惠 《教师》2012,(33):61-6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即“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质疑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不会质疑,没有问题意识.对问题缺乏敏感性的个体是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具有思想的一代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一、以提问式教学代替启发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过多地提出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造成满堂课尽是学生震天价响的“回音”;或者连珠炮似地发问,一问未了又是一问,一问刚完再来一问,使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式原则的有效途径,但不能片面地把提问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运用得当,能开拓学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生物教学中的“提问”,要求教师做到精心设计和安排,因为这一教学手段使用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同时又涉及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等问题。为探讨“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常见的几种“提问”。 一、承先启后性“提问”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旧知识来引出新课题,循序渐进地巩固旧概念,启发学习新概念。承先启后性“提问”常见于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利用这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旧课程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