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2.
一“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采写的新闻。这种报道方式贴近现实生活,真实感强;能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可读性强,从而使新闻作品易于贴近读者。一般来说,现场新闻有以下特征: 一、可感性。现场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典型场面。通常的消息侧重于文字记叙,现场新  相似文献   

3.
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通讯员亲临现场、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以“活动”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感染、启迪受众,因而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极具活力、深为读者所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 现场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报道者身临其境,或是所报道事件的当事人,或是现场目击者。那么,对于报道者来讲,现场新闻的捕捉、采写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偶遇巧合,抑或是某种刻意追求?本文试图结合自身采写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以便进一步把握现场新闻特性,采写出更多更好的现场新闻材料。 就其表征而言,现场新闻可“遇”而不可“求” 现场新闻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它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首先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场,离开了现场,也就不存在现场新闻了。“现场”二字既是现场新闻区分于一般新闻的特殊标志,也是在采访形式上不同于其它新闻的显著标记。 所谓现场,是由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决定的。因此,现场具有不可预料性,不可重复性。对于记者、通讯员来说,现场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一位记者说他某一天要完成一个新闻采访,那是可能的,但没人会说他某一天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5.
视觉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有的报纸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则冠以"直观新闻"或"目击式新闻"等。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以形象表现新闻真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特点,以强烈的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视觉新闻采写有别于一般新闻采写视觉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比一般新闻更为挑剔,它要求所选事实应可触、可感、更可信,较一般新闻更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6.
解航 《新闻知识》2002,(9):17-19
战地记者(wcorrespondent)的别称是“随军记者”,它也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同样也包括义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录)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这种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西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显然,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  相似文献   

8.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视觉新闻,顾名思义就是靠记者的视觉去发现、捕捉新闻。穆青同志曾经多次强调指出:记者要重视视觉新闻,更多更好地采写视觉新闻。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视觉新闻一向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倡记者多采写视觉新闻,应当成为我们新闻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通讯员和其他作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写的,具有现场感的新闻。这种新闻使读犹如身临其境,可闻,可见,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新闻事件发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媒体中比较流行的报道形式,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颇受受众喜爱,  相似文献   

13.
何谓目击式新闻?也就是常说的现场新闻,即记者或通讯员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并将这些形成文字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学大辞典》也作了这样的定义: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及时报道现场情节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胡乔木同志重提要写短新闻之后,“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呼声此伏彼起,在新闻界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历年省级乃至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奖作品中“现场短新闻”或难觅芳踪或寥若星辰。人们不禁要问:短新闻,你到底怎么啦?!现场短新闻又称目击新闻。它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将亲眼所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的报道。因为记者亲临现场,新闻报道就有强烈的现场感,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其情,能产生强烈的新闻效果。其特点是一事一报,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时效性强;对人物、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15.
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和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这种新闻形式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通常被称为视觉新闻、形象新闻、图片新闻,它是运用摄影的手段,选择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典型事实进行有说明的图片报道。文字新闻与图片新闻各有特点,但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新闻。同样要遵循新闻的特征、新闻的要素、新闻的采访技巧以及新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学会采写新闻,对掌握新闻摄影的窍门很有用处;同样,学会新闻摄影,对于更好地采写新闻,益处也不少。因此,一个优秀的记者和通讯员,应当是一个既会写作又会摄影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要掌握和运用好细节性、现场感强的描写。我们所讲的“把读者带到现场去”就是通过精心采写,把人物或事件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瞬间展现给大家,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采撷丰富、生动、有现场感的新闻素材,而且要用心写作现场见闻,真实地把新闻现场“再现”给读者,使色、香、声、味呼之欲出.做到逼真显形,进而深刻传神。  相似文献   

18.
悉尼奥运会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不少报纸刊发的赛场内外的照片,也洋溢着一种生龙活虎的气氛,很能吸引读者视线,使人为之振奋。这些照片为什么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核心是抓取了原生态,凸现了精气神。 原生态,就是那种自自然然、原汁原味的生活场面;精气神,是指作品的精神、气势和神韵。 这几年,报界倡导现场短新闻。这种体裁通过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用目击式或目击和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新闻采访要采集到报道所需要的素材,固然有多种多样的手段,但是善于目击尤为重要。所谓目击,就是采访时亲眼去察看。当前,我们进行新闻改革,提倡多写现场短新闻,自然需要运用目击式采访的手段,即便改进一般新闻写作,克服干巴冗长的单调叙述,也必须从新闻采访人手,多用目击式采访肯定会大有益处的。许多记者和通讯员的实践表明,运用目击式采访,有如下的种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场观察是指记者当场目击某一新闻事实的发生,包括某一新闻事实发生后,记者到它的发生地踏勘。 1、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并非虚妄据视觉生理学者的研究,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以视觉通道输入的。这表明,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并非虚妄。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记者采访,到不到现场去看,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