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大胆地“放”。“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主权。课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人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内容的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这个习作的内容与“多彩的生活”单元专题密切相关,既是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将“口语交际”、“习作”及“展示台”等几项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整合,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让学生的口、耳、手等各种感官持续参加活动,情意相融,兴趣相通,通盘考虑,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1.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文通字顺,内容充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一起分享,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课前准备]课前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搜集有关课余生活的资料。[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当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自读自悟 ,初步感知”时 ,我和颜悦色地说 :“孩子们 ,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美景的同学 ,可以说一说 ,讲一讲 ,议一议 ;喜欢画画的同学 ,可以画一画瀑布的美景 ;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 ,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瀑布的图片、资料等 ;喜欢朗读的同学 ,可以尽情的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接着 ,学生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独立思考到其它小组去采访学习方法。请看 ,“交流汇报”第2节诗句…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次设计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当中积极地去观察、去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爱写、乐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2.通过对“水果或蔬菜”观察、感受、介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3.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状物,并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或蔬菜,了解其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理念: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施展。  相似文献   

6.
唐芬芝 《教师》2012,(31):110-110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巧妙放手,恰到好处的课堂“留白”.留给他们思维驰骋的空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去演绎精彩的“补白”。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嘴、鼻、眼等感官知觉,让学生在快乐中观察,从观察中体验乐趣。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乐于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缔造出色彩纷呈的童话世界。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前准备]准备葱、大蒜、芹菜三种蔬菜,并将它们装入黑色袋子中。[教学过程]一、故弄玄虚,激发情趣师出示黑色袋子,故作神秘状,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宝贝,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1.摸一摸师:那好,现在老师就把袋子给你们摸一摸,捏一捏,让你们感觉一下里面的宝贝是什么样的。(生…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不留心,让许多“作文点”擦身为过。为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练口,要求学生一事一议,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分析,使其学会通过一件事去分析人物或事物的可贵之处,去表现事物的真善美,或去说明一个道理。比如,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一个学生的家长给他送来一瓶自家烧的白开水,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学生竟当着运动场这么多学生、老师的面,把瓶子重重地摔在母亲面前。当时,大家都震住了。这个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做得太过份了,自个儿低着头,默默…  相似文献   

9.
刘爱旗 《陕西教育》2008,(12):55-55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我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一只幼鸟不知什么时候飞进了教室,落在窗台上,并不停地扑向玻璃窗,想飞出教室去。此刻,学生正在自学课文,小鸟的扑腾声很快就把许多学生吸引住了,注意力全从“奥运”飞向了小鸟。若强行将学生“拉”回来,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抓住这“飞来”的教学资源,即兴给学生上了一堂作文课。我轻轻走到窗台旁:“同学们,你们的读书声把这只小鸟吸引来了。大家看它多可爱啊!”我让学生停止读书,自由观察小鸟哪些地方可爱,在观察的同时可以议一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几分钟后,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基本都能从小鸟的外…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提倡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一.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三.给学生一些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四.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12.
谢宁宁 《吉林教育》2005,(12):24-24
1.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存学习化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创造。  相似文献   

13.
[问题呈现]案例一:《九寨沟》(苏教版第7册)教学片段学生分节朗读、简述内容后,教师要学生汇报课前感受九寨沟的方法,并归纳板书:课外阅读、上网查询、景点解说、播放录像。接着分组汇报“自学成果”。课外阅读组:借助朗读介绍了课外阅读中了解的资料;上网查询组:借助电脑展示了网上查询的资料;景点解说组:扮演角色介绍了课文涉及的景点;录像放映组:借助录像展示了相关景点的图像。汇报中,教师始终在台下与学生一道倾听,和学生一样兴奋。案例二:《卢沟桥的烽火》(苏教版第10册)教学片段学生阅读了“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后,教师让学…  相似文献   

14.
<正>以人为本的现代数学课堂应当少一点禁锢,多一点自由和自主,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去飞翔。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留自主的空间。一、在课始导入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活动的空间,多给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解题思路受阻时,引导学生用图解法寻求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为了强化高中基础年级课外阅读,特意给语文教师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语文教师对这节课的安排往往有三种方式:一是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读指定书目,如沈从文的《边城》、郭沫若的《女神》等;二是让学生在教室里读自己购置的书籍如鲁迅的《呐喊》、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研究成果汇报课。在“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6.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学校给的每周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上,有些老师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有些老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鲁迅的《呐喊》等名著,而笔者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指导学生设立小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要在汇报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认识水对物体的浮力,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概括物体的浮沉原理。 课前准备:弹簧秤、水桶、干木块和较干木块轻的铁块各一个,大小一样的方砖块、方泥块、方橡皮泥块、方蜡块、方干木块、方泡沫塑料块各一个和用铝(铁)皮制成的容积和上述方砖块等大小一样的方盒子一个。 方法与步骤: 一、提出问题讨论。(一)学生汇报。要求学生汇报在家中的实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做课本54页上的两个实验)。并启发学生结合平时游泳或在浴池里洗澡时的感受来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二)形成争论。让学生看完课本55页上第一节后,教师问:在水里上浮的物体无疑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水的浮力作用呢?(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会受到水的浮力,另一种认为不会受到水的浮力。让他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20.
让学于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弄清哪些是他们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组织学习的;然后顺学而导,把文路、教路和学路统一起来,教在学生需要之处,教在学生不会之处:还要求教师有“舍”“得”观,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让学于生的理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研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