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进而达到既作文又育人之目的呢? 1.引导学生领略家乡风光,抒发自然之美。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争鸣,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并非人人都畏惧作文.只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太高,过分强调“一视同仁”、“一刀切”.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写作兴趣。农村学生见识少也不曾读过多少读物。未曾有写作素材的积累.要写好一篇习作也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针对农村学生的情况.我总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3.
王婵 《山东教育》2010,(11):32-33
根据调查,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材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怕作文,觉得作文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通顺,内容没什么意义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说农村学生作文能力仍急待提高。近年来.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尝试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增源、激趣、形思、养习”。具体内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发展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  相似文献   

7.
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应该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缺少生活味,没有品质。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体会生活,使作文教学直面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写出有品质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马志勇 《小学生》2013,(6):42-42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村孩子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走进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不仅是要学会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修改作文,并能独立思考得出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教学策略可以给予学生想象、评价的空间,并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修改教学在农村小学中,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农村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接通农村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力求使作文修改教学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而这一点也就自然地成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案例<我心中的英雄>一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下语文作文教学的共识。而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着内容空洞,照搬例文,脱离生活实际,编造作文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开发与个性培养。要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做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创新练笔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提高作文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发现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单一、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作者针对教学中遇到难题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总体水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以稳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难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头大患。而每遇到作文,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积累不够,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表达能力不强,有人谓之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不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应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在发展学生个性上下工夫,把学生自身的积累和个性化的表达有机整合起来,积累时,有表达能力的训练,表达时,也同时促进语言积累,在二者的整合和交互中发展学生个体的作文能力。一、在丰富素材中促进积累与表达的交互和整合小学生今天写来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  相似文献   

13.
许惠萍 《广西教育》2010,(25):51-52
新课程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不仅要学会写作文,更要学会修改作文,并能独立思考得出修改的评价。这样的"作文修改"教学策略可以给予学生想象、评价的空间。作文修改教学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农村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接通农村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力求使作文修改教学成为农村小学生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难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头大患。而每遇到作文,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积累不够,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表达能力不强,有人谓之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不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应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在发展学生个性上下工夫,把学生自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属于难度较大、收效较不理想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提及作文,便觉得头疼。而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农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课外阅读量也相对较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可以有农村小学生活化的特色,才能真正做到抒真情、写真意。才能真情至性、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源于生活也是对客观事物和实际生活的反映,但是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难点所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阻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写的作文存在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并且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不高,根据我们对农村小学作文现状的了解,认为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小学生基于生活化的作文互动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7.
林芬芬 《考试周刊》2012,(15):47-47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出现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的现象,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或只是简单地记流水账,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课成了学生望氘生畏的科目。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让许多农村老师都感觉困惑、畏难,教师普遍认为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见识少、信息匮乏,习作题材贫乏,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作文质量不及城市学生。农村小学生也怕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对作文望而生畏,写起作文来也是无从下笔。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在1980年为小学生作文选《幼芽》题词时指出“模仿不是好办法”.在当时曾引发了一场小学生作文可不可模仿、仿写是不是“好办法”的争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仿写违背作文先有内容后有形式的过程.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烂”作文.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文风等。而我认为.教学生模仿作文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好作文也是从“模仿”中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习作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和与别人的交流,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实”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整天和土地打交道,接触的是另一番广阔的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