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我国广播产业市场结构现状市场结构是用来衡量市场竞争与市场垄断关系的重要概念。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传媒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广播产业的收听情况、电台类型、区域差异、广告营业额等方面来分析广播产业的市场结构。(一)收听情况根据媒介研究在国内70个城市的收听率调查结果,2013年整体广播接触率为59.5%,与2010—2012年相比略有回落,回落至2009年的水平。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媒体,2013年承受着来自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广播广告:寻找和重建自己的风景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告部赵东(一)与电视、报纸和杂志同属于四大媒介的广播,在当今日益繁荣旺盛的广告媒介市场中,其态势却不怎么令人乐观。在这场媒介之间竞相追逐广告的“黄金”分割中,广播总是稍逊一筹,似乎在作陪衬。据国家工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四大媒体的角逐中,广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产业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下,直面营销时代成了中国广播媒体无可逃避的选择。本文试从广播传统思维的再认识入手,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争取更多的受众和广告。“注意力”不等于“眼球”——广播有自己的时代使命以往的传播特性研究对广播多侧重于“信息传递极其迅速”、“受众面广”、“携带方便”、“渗透性强”等中性描述。这些对并非广播所独有特征的总结有悖于市场营销学中的CI(企业形象识别)理论,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必须具有独特性。21世…  相似文献   

5.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6.
音乐广播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眼下的音乐广播正经受着来自广播市场的巨大压力。无论是节目还是创收都受到严峻的挑战。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本文拟结合“(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的实践,就音乐广播的整台和发展做些许检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景晓明 《新闻窗》2005,(3):34-3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平面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曾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广播电视报逐年衰退成了“嫁不出去的大龄女”,报纸发展的硬指标——发行量、广告额大幅下降,报纸的社会影响力萎缩,读者忠诚度、美誉度急剧下滑。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价值问题成了全国同行们思考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报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中,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大部分出现了“双降”危局,即报纸发行和广告经营收入大幅下降。广播电视报究竟还有没有市场潜力?“双降”危局能否扭转?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认识两大优势 发掘市场潜力广播电视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刊登节目表、剧情介绍和演艺圈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这种被俗称为“节目报”的广播电视报,曾一度走俏市场,有的城市发行上百万份,有的几十万份,走进千家万户,受到读者青睐。这种优势,暂且称为“广电优势”。但是,问题在于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发挥“广电优势”的同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广播媒体的纷纷改革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媒体没有发行等收入,广告收入的多少几乎决定着其生存地位,而广告的质量也影响着类型化广播的整体形象。由此看来,类型化改革中的广播媒体吸引更多品牌客户,保持并发展优质客户资源是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研究类型化广播广告如何吸引品牌客户,从而还广播媒体一个“绿色”形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广播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富有挑战性的,其特征之一是广播频率资源服务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格局,广播媒介将实现经营产业化和体制的集团化。要使广播在媒介市场占一席之地,直接的动力就是引进市场观念、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在媒介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点。所以,建立广播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也是媒体竞争的必然。广播节目市场的建设是广播市场的核心,也是广播市场建设成败的关键。媒体市场竞争的三大要素是:节目、广告、受众。这三者是广播市场的优化链,而节目是广播加…  相似文献   

11.
全球领先的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加之媒体政策的变革,有车族的激增和电视广告费率的大幅上涨,促使广播的广告经营迎来了“第二春”。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广告经营的新思路将是经济广播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广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宣传与营销手段。然而,广播广告却有点生不逢时,广播“吃香”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活跃,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广告涌入了后起之秀的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的电视和报纸媒体,近年来路牌、灯箱、网上广告又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像)”的广播广告再次受到冷落。在同地同级电台与电视台比较中,广播广告一般只占电视广告的十分之一,有的还不及这个数字。尽管广播及其广告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媒体本身有弱势,但也应当看到媒体的优势和潜力,应扬…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27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告信息工作委员会一届五次会议暨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分会七届五次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中广协广告信息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的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广电局、台广告业的代表280多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新环境下各台广播广告遇到的新问题及新机  相似文献   

14.
地方电台广告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广告市场前景光明自从1985年国家第一次把广播电视列入第三产业开始,广播媒介就开始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不断向市场靠拢,一改靠政府财政拨款的生存方式为向市场要效益,也随之使得广播广告经营活动成为广播电台的生存之源。而中国广播广告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一种“老”媒体,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虽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广播业要想赢得市场,形成良性发展,必须发挥优势,吸引受众,从而吸引广告。本文通过对广播业现状、问题与发展的关键点进行探讨,讨论广播如何最终吸引广告主的视线。  相似文献   

16.
张军 《视听界》2006,(1):58-60
十几年来,广播广告经营模式统统分分,分分合合,而决策者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一阵业内的骚动和关注,引来一次次“数字”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7.
张翼远 《新闻窗》2009,(4):115-115
广播广告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广播广告额从2000年的15.2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8亿元。2004年,全国有12家地方电台广告收入过亿。2006年9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暨中国广播广告论坛会议上,业内人士针对广播广告收入大幅增长的现象,感叹其增长速度,位居传统媒体之首。广播广告已从媒介广告中的“弱势”地位变为“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三大媒体中相对弱势的广播媒体,既没有报纸图文并茂、长久保存的优势,也没有电视形象直观、声形相彰的长处。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如何生存发展,尤其是广播应该通过哪些渠道、借助哪些途径来提高广告创收的能力和水平?下面试从节目、市场、人才、广告结构等方面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俊健 《河北广播》2007,(2):56-56,53
广告创收是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将广告时间销售出去一直是广播传媒的战略核心。但是,目前广告作品在媒体中所处的状况与其地位极不相称,在广播媒体的所有节目中广告成为了一只“软肋”,当人们提起广播媒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类不切实际的广告,这严重影响了广播媒体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广播广告以其传播迅速及时、覆盖面广、广告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近年来,由于广播广告人经营意识和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在广告实践或实际运作中相应产生了一些误区。误区之一,广告与信息混淆。同是广告,因载体不同,其广告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就广播而言,节目中播出的广告区别于信息,信息不等于广告。如“喝孔府家酒,作天下文章”这是广告。而“某商场现大量批发销售孔府家酒,……”这是信息。严格说,广播里的广告应该是一种品牌宣传,旨在提高产品或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与商品信息是两码事。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