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互联网走进我们生活开始,每年都有相当多的网络事件吸引大家的眼球,成为坊间一直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华南虎事件”为例,剖析一下网络表达的非理性情绪的表现和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的扩散性。  相似文献   

2.
杨艳琪 《中国出版》2012,(23):42-45
2012年年初,内地女孩香港地铁进食事件引起了网络上的轩然大波。此事件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从最初的风起云涌,到高潮迭起,到后来的偃旗息鼓,比较耐人寻味。本文即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深层次地分析此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一、事件综述2012年年初,在互联网上,一段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1月16日在优酷网上,有香港网民上传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模式建构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谣言,历来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案例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谣言程度公式进行了建构,并结合事件先行类、相互推动类、无中生有类、刻意制造类等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发生及传播特点建构了相应的传播模式,提出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情感传播的重要性和城市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两个热点事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能够让受众对城市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并在不断观看情感活动事件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认识、记忆,并产生行为和再次传播。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作为传播切入口,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冰冰 《新闻前哨》2006,(8):99-100
“媒介事件”是近年来作为解释和概括新闻传播界的某些现象而频繁亮相的一个概念。从新闻传播角度对媒介事件的阐述已经汗牛充栋,本文试图从营销传播的角度分析媒介事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曹婧 《新闻传播》2022,(3):17-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势崛起和"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施行,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时代高校师生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方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上海近年发生的舆情热度较高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研究各类媒体的影响力、可信度和传播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部门高效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8.
陈然  丁骋 《东南传播》2013,(4):34-36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新闻媒体的议程影响公众对科学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但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科学传播很大程度上仍受限于议题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针对同一科学事件,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关注的主题以及传播功能框架的选择上均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9.
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单一企业危机事件很容易变成全球性危机事件。三鹿奶粉危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面对危机事件,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危机传播管理。对各种传播媒体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媒体传播的最大效用,以消除公众恐惧心理、迅速果断地处理危机、建构和谐社会、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毛良斌 《新闻界》2014,(3):12-18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基于恐惧诱导情绪框架效应的传播效果。本研究征集到136名被试,随机分配于两种风险议题下,要求阅读相关风险事件的新闻报道,并在6个维度评价所阅读的新闻报道。研究结果表明,恐惧诱导情绪框架效应明显,被试阅读风险事件报道后恐惧体验越强烈,则其对相关事件个人主观重要性评估越高;此外,风险事件与个体间的利害关系强度对恐惧情绪的框架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被试在风险事件的专业知识丰富程度对恐惧情绪框架效应调节作用则不明显。研究认为,当前风险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恐惧情绪框架,媒介"把关人"应当重视该框架效应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从“徐宝宝事件”看新闻跨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厚美 《视听界》2010,(1):95-96
轰动一时的“徐宝宝事件”随着南京市儿童医院12人受处分,赔偿患者家属51万元而终于尘埃落定。社会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演化为新闻事件。对于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而言,“徐宝宝事件”只是其中之一。但这起事件最终被演化为新闻事件,并且突破了传统的传播路径,在传统和网络新媒体之间进行了跨媒体传播,且这种跨界传播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跨媒介的互动式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何晨阳 《新闻世界》2009,(5):111-112
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话语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它,就拿到了信息传播主动权。本文主要围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媒体如何掌握信息传播展开论述,以“拉萨事件”、“瓮安事件”等为剖析对象,阐述了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传统媒体掌握传播的主动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作为目前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的传统媒体,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如何掌握主动权,引导舆论使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本文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事件营销,是通过充分利用造势或者借势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的一种营销手段。许多企业非常看重事件营销的"高性价比",也正是因为事件营销具有这种特性,便使众多企业对它趋之若鹜,把事件营销视为提高企业知名度和销量的营销利器。会品如广借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事件必然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首先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主要特征,以及新闻传播所具备的特点,最后阐述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如果发生社会危机事件,一旦政府、媒体失语,谣言就会出现并迅速增殖,绑架公众,破坏社会稳定。然而谣言止于公开。政府、媒体有责任为危机事件辟谣,在事件传播中要及时公开告知公众事实,更要与公众制造共识。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呈海量增长,各种企业资讯铺天盖地、无孔不人,使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新的营销传播策略以获得市场关注。“事件营销传播”就是企业所采取的新型营销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胡莉霞 《新闻界》2004,(5):87-88
电视事件行销,就是通过电视媒体,企业介入重大的新闻事件、体育赛事、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和文化盛典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活动,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体育赛事无疑是很好的事件行销机会,因为大众非常关心体育。在这次中央电视台对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我们空前领略了电视事件行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的加深,以及我国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和媒体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件报道频率在加快,影响力不断增强。那么,这些事件最初是如何被报道的,又是如何进一步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而这些传播模式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以近年来广为人知的典型新闻事件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贺英 《中国广播》2017,(2):69-73
体育赛事中的危机事件主要包括对赛场秩序的突发性干扰事件、人为破坏比赛进程的不恰当行为以及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等。本文尝试研究广播在"全媒体"这一新传播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认知自己、更好地结合互联网发展大势做好体育赛事危机事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今新闻媒体众多,此外.科技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媒介更加多样化,也使我们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无法保障事实原貌的真实性,以及对事件进行评论时的主流导向性,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对新闻监督机构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