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那年春天我到北京出席农民日报社召开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会间听了一位学者的讲课,受益匪浅。他谈到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讲究“平衡意识”(或叫作平衡艺术),现在追忆起来,觉得这是一门学科,尤其是对我们通讯员来讲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们全矿务局有52个通讯组,400多名通讯员。我们认为,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素质,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连年在这方面都下大功夫。《新闻爱好者》是培养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最好教材。她通俗易懂,介绍的实践知识多,许多文章就是基层通讯员亲身的体会,适合初学写作的新闻爱好者学习。通讯员带在身上,随时可学.比集中开会或办培训班,方便多了。说《新闻爱好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是指导通讯员采访写作的“教师”,她是当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4.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人叫“意”。提炼主题就叫“立意”或“炼意”。记者、通讯员收集好写作的素材之后,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提炼和确定所写新闻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提炼主题为什么先要提炼和确定主题?我们写新闻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篇新闻就要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就要有一个主题。另外,我们手边收集到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这些素材中理出一个头绪,由一种主导思想即主题来加以统率。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用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  相似文献   

6.
一位农民通讯员写稿着了迷,不分忙闲闻讯便出征采写,短到一句话新闻,长到四五千字的通讯,但因写作盲目性,半年来连一条一句话新闻也没被采用。自己家承包的11亩责任田却几乎被草荒吃掉。可他为了报上有名,电台有声,前些时又卖掉了200斤红薯干,去省报社送稿了。我敬佩那位通讯员在写稿方面吃苦耐劳、勤奋不息的精神。但是,又不同意他的做法。我们是业余通讯员,不需要“时刻”写稿不止,“业余”乃本职工作以外的时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画蛋与写稿     
“达·芬奇画蛋”是读者很熟悉的一则写作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14岁的达·芬奇跟老师学画画,老师每天让他练习画鸡蛋。后来,他越画越不耐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在一干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达·芬奇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专心画蛋,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后来,他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这则“画蛋”故事对学习写作的通讯员是很有启发的。它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干个鸡蛋’冲如何“画”出不同之处,换言…  相似文献   

9.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0.
这个题目,在我脑子里琢磨了很久。平时与一些通讯员交流读报体会、写作经验时,总发现些许不足,在基层通讯员中,不少人读报听新闻联播或看电视,对新闻很投入,从头条到本埠要闻、重要通讯听得、看得很认真。然而,对报刊言论却不太留意。诚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作为一个通讯员,这种读报学习中的“偏食”现象,会导致知识贫乏和眼光近视,等于少了一只发现新闻的“第三只眼”。时评、杂文、杂谈之类,也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它们都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今日谈”、“漫话”、“时代热评”、…  相似文献   

11.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常讲:“要学会报纸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当多面手。”意思是说,要逐步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评论、杂文、札记等等。做到写作上需要那一种体裁,自己就可以使用那一种体裁。有些记者、通讯员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正在这样做,并且已经写出了许多好稿子。可是,也有不少记者、通讯员不敢向新闻写作的各个领域进军,只会写消息、通讯,不会用别的体裁.你让他向别的方面试一试,他总是为难地说:“我不会.”作为一名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只会写消息、通讯“老两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份,我应邀参加了《新闻矿工报》社召开的全局骨干通讯员培训工作会议。在会议正式召开之前.报社先对我们参加会议的56名通讯员进行了新闻基础知识的简单测试。试卷一发到手,大伙都有些茫然。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其写作特点是什么?诸如此类的简单问题,要准确地写出它的概念来,都感到并不那么轻松。这么简单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批骨干通讯员来说,应当说并不陌生。有位老通讯员,发了400余篇稿子.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大报上也见过稿。他竟然也无法准确地写出这些常识性的新闻概念。还有的说,新闻知识学得再好,也…  相似文献   

13.
读了《捕捉新闻灵感十法》,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新闻灵感”? 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灵感”是记者或通讯员在采访活动中为人物或事件所感染,产生强烈的写作激情和欲望,并且迅速明确主题和写作思路的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不少通讯员反映他们在新闻写作上常碰到一些困难,归结起来有“五难”。针对“五难”,笔者试开出排难的“处方”: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 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凡在业余写作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通讯员,无不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  相似文献   

15.
57岁的通讯员萧建浓,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小言论71篇,被同志们称之为“评论家”。问他有何写作的诀窍,他说:是《新闻与写作》使我在小言论的写作上不断进步。该刊新闻小言论写作专栏讲的小言论写作知识,教我选题及说理,还让我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相似文献   

16.
近读名作家陆夫的一篇谈创作的讲稿,其中说及上世纪50年代,张天翼向他介绍的一条写作经验:写稿子的时候“老子天下第一”,稿子写好后“小子罪该万死”。陆夫解释道:“这就是说,写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写好稿后要谦虚谨慎处理。”张天翼和陆夫都是老一辈名作家。他们说的“写稿子”是指创作艺作品。但是“隔行不隔理”,新闻写作(包括我们通讯员)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消化吸收”,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务局一矿柴广平:我们这里有15名骨干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我们希望贵刊开辟一个《通讯员问事处》专栏,及时解答通讯员提出的一些问题;另外,贵刊若能开辟一个“文章病院”专栏,针对基层通讯员写稿中的某些“通病”,如谴词造句中的毛病,常容易写错的字……,在专栏中“医治”一下,对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促进作用。▲我叫李再湘,是湖南宁乡县一中的数学教师。1983年我在湖南师院数学系读书时,担任过院学生新闻社的特约记者。然而,我这个理科生虽有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但所写的稿子,却往往抓不住  相似文献   

18.
题目在哪儿?     
一位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常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一年写100多篇稿子,怎么有那么多题目可写呀?”我说:“五光十色的生活蕴藏着写不完的题目,问题在于你会不会抓。”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应是掌握写作素材的“富翁”。不尽的报道题目就在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我们捕捉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编辑近期读者来信时,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兴趣,信的题目是“我最爱从后面往前看《新闻与写作》”,写信者讲了阅读《新闻与写作》的方法和收获,可谓别具一格。信里是这样说的: “我是北京市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办公室秘书,叫崔万忠。写新闻通讯是我的业余爱好。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强新闻意识,便拜《新闻与写作》为师。每期一到,我都一页不落地由头至尾细读一遍。后来,发现每期阅读由最后面往前面看收获大,为什么呢?由后至前看,就是先看作品专页,征文选登,通讯员浅谈,从优秀范文中欣赏学习别人的妙笔如何生花,构思体会;再看写作杂谈,地市县报经验谈,新闻采访笔记,新闻作品评析,这是从理论上方法上得以进一步提高;从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中受益非浅,稿件采用率不断提高,仅1988年被建设报、北京电台、亚运会工程通讯采用稿件70多篇,被市建工总公司、亚运会工程通讯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20.
怎样当好通讯员?我的体会是要过好“三关”。一、毅力关。写稿见报.是我们每个业余通讯员的共同心愿。最近,有几个通讯员对我说,写了一年的稿件,连豆腐块、火柴盒都没有见到,有点失去了信心。觉得见报如登山,真难。要说难,新闻写作有一定难度,我认为,要克服困难,提高稿件见报率,就应坚持一学、二勤、三提高、四树立的思想,即一学,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提高新闻敏锐意识;二勤,要勤写、多写.反复修改。稿件写好后,要善于多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三提高,要提高敏锐地捕捉新闻的能力,注意在社会生活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