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德育缺点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不是一门课,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育者不能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德育缺点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晓燕  殷燕召 《科技文萃》2001,(10):115-117
德育不是一门课,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育者不能将自已超然于道德之外  相似文献   

3.
王彦峰 《天津教育》2022,(19):44-45
<正>德育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发展、“三观”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德育中占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翻开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学生可以领略到青春的美丽、生命的意义、同学间的友谊、父母的关心爱护、法治天地的严谨肃穆……如此种种,包罗万象地涵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给学生以生活的启迪,为学生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因此,提升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  相似文献   

4.
<正>内化是指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观念的思维过程。德育内化即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与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自觉地追求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承载着学生德育内化的重任。德育内化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也是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视角,对德育内化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艺真 《家长》2024,(8):47-49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德育课程。在复习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把准方向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研究解决方法,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抛砖引玉。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一)贯通意识不深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按照相应的逻辑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道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用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塑造学生灵魂,调节学生行为。要上好这门课,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 一、深入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 教人须知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不进行调查就实施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盲目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要求每位德育教师要有意识地跟班听课或参加班的活动,尽可能找机会接触学生,了解学  相似文献   

7.
汪国琴 《考试周刊》2011,(16):98-98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职高英语教学中,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职校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本文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注意针对性;注意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结合英语本身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科德育之于教学,既不是渗透,也不是衔接和融合,而应是彰显。把学科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张扬出来,这才是学科德育的本意。教师应把学科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思想和目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调研,把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态;适切定位三维目标;挖掘文本德育资源;凸显各学科育人优势和创设蕴含道德互动的教学过程等策略,在教学活动不断寻找,在对教学之存在本身、教学之本真追求中成就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绘本故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后,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思维更加灵活了,他们更加喜欢这门课了。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积极整合教材绘本故事资源,为课堂注入新鲜力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绘本故事是基于儿童生活的优质课程资源绘本故事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除向学生传授字词句篇、语法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洗礼和熏陶.德育的渗透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或情境渗透、或有针对性渗透、或激活创新渗透,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以使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除向学生传授字词句篇、语法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洗礼和熏陶。德育的渗透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或情境渗透、或有针对性渗透、或激活创新渗透,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以使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吃透教材,挖掘德育因素;精设教学环节,诠释育德内涵,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心灵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是一种暗示性的教育方法。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陶冶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融入情境,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这一德育方法。本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合所查阅的参考文献,分析情感陶冶法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活德育理念,德育应以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课首引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都应体现开放性的特点。请看图示:一、课首引入德育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与技能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德性的过程。按照生活德育理念,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在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据此,德育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儿童生活。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具体可采用如下五种方法。1.呈现法。即在课首呈现具有普遍性水平。为,过道德的生活和感悟德育生…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兼具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应充分认识这门课的特点,结合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使得一些学生不喜欢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和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德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有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那便是道德的课程,这门课程重在对学生品质道德的培养,是一个不需要考试,却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得以体现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需要教师严谨对待、认真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关键点。本文的中心也重在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体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高班级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活动课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综合性德育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为实施这一课程,我校在每个班级每周设了一节德育活动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施以系统的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