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1:要想用一架天平,称出1~15克之间的任意整克数重量,至少需要几个砝码,它们的重量各是多少(不允许在天平的两边托盘中放砝码)? 分析:至少需要一个1克  相似文献   

2.
砝码称重     
例1.有一架等臂天平,配有5个重量为整数克的砝码,砝码只能放在天平的一边,物体放在另一边。要想从1克开始连续地称出整数克的物体,怎样选择这5个砝码才能称得最多?  相似文献   

3.
刘秋敏 《早期教育》2006,(12):36-37
案例一:天平平衡学轩小朋友正在科学区探索天平,他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分别放上5克和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往右边倾斜.接下来他不断地往左右两边的托盘上添砝码,可天平总是不平衡.他不解地问我:“老师,怎么会这样呢?“没等我回答,他干脆用手往右边的托盘一压,这时天平的指针左右摇摆,最后指向中间.他高兴地欢呼着:“太好了,平衡了.““你真棒!但是如果不用手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让它平衡吗?““可以加砝码,可是我已经加了,不会平衡.““想想看,要怎样让它平衡呢?““两边托盘上的东西要一样重.““你说得真棒,那看看你两边加的砝码重量一样吗?“听我这么一说,他边检查边答道:“这边(左)一个10克砝码、一个5克砝码,另一边(右)只有一个10克砝码.““那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我紧接着问道.“哦,我知道了.“说完他从左边的天平上取出5克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了,他高兴地叫起来:“我成功了.“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探索,每次都能让天平平衡…………  相似文献   

4.
《第二课堂(小学)》2011,(5):111-113
见一题目讲:"给你两个砝码(一个2克,一个5克)和一个天平,如何只用三步就把140克面粉分成50克和90克两份?"我百思不解,后来一看答案,卖糕的!我不禁泪流满面:"第一步,把天平和砝码卖了;第二步,用得到的钱买个秤:第三步,称面粉。”  相似文献   

5.
称物品     
<正>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克”作单位。现在有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可以在天平上称出几种不同质量的物品?要想知道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我们需要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砝码和物品分别放在两边如果只放一个砝码,则可以称出1克、3克、6克的物品的质量,有3种情况。如果放2个砝码,则可以称出1+3=4克,1+6=7克,3+6=9克的物品的质量,也有3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题目(2003年济宁市中考题):某学生去商店购买糖块2千克,商店只有一架不等臂天平和一只1千克砝码。售货员先把砝码放在左盘,在右盘里不断加糖,使得天平平衡。再把砝码放在右盘,在左盘里不断添糖,也使得天平平衡。然后把两次称出的糖块交给学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将一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得到的读数是10.6克,问铁块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克?已知此天平没有1克以下的砝码,1克以下只能用游码称量.错解许多初学者认为铁块的实际质量为10.6克-0.6克=10克,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因称量方法有误而根本无法读出铁块的实际质量.分析与解如上面所述的称量方法,只要天平是等臂的,仍然能够读出实际质量.按正常操作规则,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天平的读数等于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由题意可知,天平平衡…  相似文献   

8.
千克的认识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初步建立千克、克的概念。(1)学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重的大米、食盐和洗衣粉等物体,直观感知“千克”的重量;(2)出示天平秤,简介各部分名称,交代天平的用法后,教师将1千克重的食盐放在一个托盘里,另一个托盘里放1克、10克、50克砝码,天平不平衡,最后改放1千克砝码,天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一架天平.如果要称的东西的重量是在1克到30克中间,那么只要1克、2克、4克、8克、16克五个砝码.例如,要称27克重的物体,怎样使用这五个砝码?实际称称看."这道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数的组成与数的分解知识,扩展到使用天平称物体重量.目的是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要讲清两点:一、题中指定的五个砝码克数相加(1+2+4+8+16=31),和大于题中指定要称的东西的重量数,因此可推断出要使用的砝码只能是1至4个(含4个)之间,即最多不可能使用5  相似文献   

10.
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作为标准质量。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砝码盒里的砝码,砝码的质量通常是: ①1,2,2,5,10,20,20,50,100克; ②10,20,20,50,100,200,200,500毫克。 从砝码的组合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有规律的“1,2,2,5”序列。为什么砝码要采用这样的序列组合呢? 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我们知道,被测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与天平砝码(质量已知的标准物)相比较来确定。因此,在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范围内,被测物的质量可认为是一些正整数的组合。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可采用“等量累积代替法”使用砝码,使所需要的砝码个数最少。例如,25克就可以由20克和5克累积代替。不难发现,1~10以内的任何整数都可以由“1、2、2、5”这4个数经过适当搭配累积(相加)而成。如3=2+1,4=2+2,7=5+2,8=5+2+1,9=5+2+2,因此,只要准备质量数分别是1克、2克、2克、5克4只砝码,就可以满足1~10克整数称量的需要。同理,要称100~900毫克范围内100毫克整数倍的质量,只须要准备100毫克、200毫克、200毫克、500毫克四只砝码。所以,砝码盒内砝码的质量都采用“1、2、2、5”序列。如果这盒砝码的最小砝码是100毫克,最大砝码是100克,那么这台天平用砝码称量的精确度为100毫克,称量范围为100毫克~211克。这就是说,在这个精确度和称量范围内的任何数值的质量,都可由砝码盒中的砝码累积代替。如167.5克可由100克、50克、10克、5克、2克、500毫克的砝码累积而成。这就保障了在测量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数值都能由这些砝码中的某几个组合出来,使所需的砝码数最少。  相似文献   

11.
苏晓玲 《数学小灵通》2004,(12):47-48,42
1.现有100个物体,其重量分别为1、2、3、…、100克。设它们可以用有8个重量为整数克的砝码的天平分别称出其重量。请问最重的砝码的最小可能值是多少?并清写出所选的8个砝码的重量。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小明在超市买了0.5千克巧克力,但在计价时发现超市的电子秤坏了.于是售货员取来一架旧天平,一只200克的砝码和一只50克的砝码,但这架天平的两臂长并不相等.售货员和小明商议后,决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称量:  相似文献   

13.
早在二百多年前,数学大师欧拉就曾研究过天平砝码的最佳(省)设置问题,同时给出了: 若只允许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则有2~0(1)、2~1、2~2、…、2~k克重的砝码,可以称出1~2~(k 1)-1之间任何整数克重的物品. 若允许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则有3~0(1)、3~1、3~2、…、3~k克重的砝码,可称出  相似文献   

14.
李云义 《高中生》2010,(15):49-49
已知有一台天平和7克、8克、15克、23克的砝码各一个。请问:使天平保持平衡状态有哪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云义 《高中生》2010,(5):49-49
已知有一台天平和7克、8克、15克、23克的砝码各一个。请问:使天平保持平衡状态有哪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具体感知天平平衡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1.出示天平,向学生讲解天平使用方法。启发提问:如果我在天平的左边放一20克的重物,要使天平平衡,右边得放多重的砝码?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学科结合性试题明显增多。解答好这类试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列举几类综合题并略加分析。一、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综合例1 有架不准确的天平(左臂长为a,右臂长为b,a≠b),某人用它来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先将重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需用m1千克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再将重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需要m2千克砝码使天平平衡。于是用Q=(m1 m2)/2千克估算物体的实际质量,若重物实际质量为P千克,那么  相似文献   

18.
狡猾的天平     
A顾客到一家小商店去买糕点,店里惟一的一台天平的两臂不一样长,但一时又找不出可以替代的称量器具.店主想出了下面的一种称量方法.他在天平的右盘中放上糕点,天平平衡时读出左盘中砝码重量为m1;然后再将糕点放在左盘上,同样读出右盘中的砝码重量m2.店主就按这两次重量的平均数向顾客收钱.店主认为他的做法是公平的.可是,顾客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他想出了另一种方法.他先把1千克砝码放在左盘内,然后在右盘上放糕点,直至天平横梁水平;然后将1千克砝码移入右盘中,再向左盘内添加糕点,直至天平平衡.最后,把两次称得的糕点放在一起,按2千克的重量…  相似文献   

19.
物体砝码错位型。例1小芳调节天平,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线处,使横梁平衡.她用该天平测量一木块的质量,但她把木块放在右盘中,在左盘中放入36克砝码,又把游码向右移到标尺0.4克刻线处。天平平衡.该木块的质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 :1.某人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段粉笔的质量,他把粉笔放在右盘,在左盘上放2克和1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移至0.7克处时,天平指针恰好指到刻度盘中央,则粉笔的质量是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