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老年群体信息传播技术(ICT)使用的学术话语展开框架分析,阐释了框架的建构及其背后的预设。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的话语框架倾向于将老年群体的"断连"(disconnect)行为问题化,强调数字融入的积极影响和断开连接的负面影响,并将问题归因为老年群体对技术的恐惧和新媒体素养的匮乏,呼吁通过文化反哺等社会干预策略让老年群体"跑步"进入数字化。本文提出将"断连"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探寻其中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丰富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面向。此外,置身于无处不在的"连接文化"之中,应当营造一个对老年群体更为友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语言环境,在公共生活中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之下,从社会舞台回归家庭舞台的老年群体积极触网、呈现自我,促成新兴群体“银发网红”闪亮登场。现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国内媒体对“银发网红”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甘姆森的框架分析方法,总结出“网络空间的清流”“代际沟通的纽带”“银发市场的新蓝海”“商业剥削的劳工”四大报道框架。在这些主题框架建构的背后,隐含着官方积极老龄化政策话语、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话语与老年媒介话语的去边缘化转向三大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之下,从社会舞台回归家庭舞台的老年群体积极触网、呈现自我,促成新兴群体“银发网红”闪亮登场。现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国内媒体对“银发网红”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甘姆森的框架分析方法,总结出“网络空间的清流”“代际沟通的纽带”“银发市场的新蓝海”“商业剥削的劳工”四大报道框架。在这些主题框架建构的背后,隐含着官方积极老龄化政策话语、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话语与老年媒介话语的去边缘化转向三大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在建构"住房制度改革"议题时,媒体普遍认同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住房制度改革自然化和去历史化。在"房价"议题上,党报倾向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于地方政府而建构中央的权威,专业主义媒体主要是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反思房价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而商业化的都市媒体则在民生话语的框架内建构房价议题,报道视角是消费者的和老百姓的,而非公民的。媒体生产了一种"无公众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体广泛使用隐喻以建构受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本文选取2020年《纽约时报》新冠肺炎疫情议题涉华报道201篇为语料,采用MIP 隐喻识别机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该报在报道中使用隐喻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新闻现象.研究发现,该报主要通过战争隐喻:疫情是战争,戏剧隐喻:中国的宣传是戏剧、竞赛隐喻:国家抗击疫情是竞赛这三种框架建构了中国"鼓吹抗疫胜利""编造抗疫宣传剧本""竞争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形象.通过分析新闻话语中的隐喻呈现了该报疫情报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旨在揭示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与目的 .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智能媒介新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老年群体在积极融入智慧生活的过程遇到了技术和心理上的多重困难,寻找适老化的新媒介使用与传播策略是国家和相关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老年群体在微信语音视频、网络K歌、直播聊天等虚拟空间的交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口语传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环境下的口语传播面...  相似文献   

8.
王卫池 《东南传播》2021,(7):109-112
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人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对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狂热依赖,形成了复杂的线上社会关系场域."SH名媛"事件是当下社会社交展演与群体伪饰现象的集中呈现.社交展演的泛化与人设营销、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媒介作为社会结构性权力建构关系秩序、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物化、人与物的关系强化是话语空间集体粉饰的深层次原因.媒介仪式与符号消费使用户自我呈现逐渐走向异化,导致情感型数字劳动和人的主体性消解等问题.对这种"畸形表达"与"视觉欺骗"景观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反思,是规避被技术俘虏的风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范式在数字时代的表征实践已呈现出过度化趋势,声景隐喻、听觉文化转向与听觉空间建构成为数字生态语境下技术具身的实践维度.本文针对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实逻辑,探讨数字生态隐喻下声音符码与身体感官、生活世界的交互作用,勾勒出数字音频语境下技术、人、场三者共同构造的听觉文化新时空,表征着技术进化对人性本能的再度回归与平衡.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阅读不仅仅是方便快捷的信息接收方式,更是一种共享数字文明的生活仪式.本文基于仪式观的视阈对数字化阅读进行了审视,从仪式群体、仪式实践、仪式意义和仪式信仰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考察和反思,并从道德的层面对数字化阅读的仪式化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菲 《东南传播》2021,(5):113-116
后疫情时代,"老龄化"和"数字化"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不应该被隔离在数字科技的"围墙"之外,应该实现科技"助"老,而非科技"阻"老.从"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困境可分为设备、情感以及社会融入三个层面,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问题出现转机,文章就此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充分享受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12.
唐凌宇  赵佳鹏 《视听》2022,(4):148-150
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年轻一代的数字反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速着老年群体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基于对短视频平台的分析,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面临着五方面的挑战,即文化冲击、利益裹挟、形象被"丑化"、情感哄骗以及时间消耗.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保护路径包括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组织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3.
高焕静  田静 《新闻知识》2023,(1):68-72+95
民族类主旋律短视频是传递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媒体,通过以内聚焦视角表现宏大主题,以“过去-现在”的二元话语凸显“发展”主线,以“家庭”隐喻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将文化的多元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成功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话语建构和传达。  相似文献   

14.
王晓莹 《采.写.编》2023,(11):125-129
当今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出版社对于健康理念的全民普及与生命观念的积极培养责任重大。基于探讨健康传播中健康观念对老年群体引导作用的有限性,及学界从社会的死亡认知出发而呼吁建立“生命观”的必要性,本文借鉴既有观点,分析传统出版社在老年群体健康传播方面可资借鉴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老年人谋福祉、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满意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媒体在其中或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老年群体的媒体使用出发,探讨媒体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时的导向作用,并讨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此间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3):2-7
媒介话语深刻地影响着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对13份大众报刊近三年有关西北地区多民族的624篇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本文发现,媒介话语在隐喻、范例、流行语、描述四个维度建构了"民族团结"的报道框架,并表现出强化多民族文化共通性、淡化民族差异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媒介动员中还需创新隐喻话语,增强心理劝服;拓展符号话语,建构集体记忆;增加隐性权力话语,形成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报料信息内容、媒体呈现的报料内容及报料人群体抽样调查三部分资料为基础,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报料信息和媒体呈现内容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报料人群体是公众中积极参与媒体议题建构的群体,他们具有显著的设置议题意识,但是参与议题建构的能力有限,原因之一是多数报料人将媒体视为可借助解决来自草根阶层社会问题的工具。报料信息经过媒体把关人的严格判断和挑选才可能进入媒体议题,这种挑选并非按照各类信息报料的多少来确定,而是根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来判断。报料人群体参与建构媒体议程的目标能否实现,要看各媒介组织自身的定位和媒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导向大众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属性和效果,电影话语的建构可以被视为一个对观众进行媒体议程设置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有可能同时包含一级和二级议程设置。通过在电影的母题、类型、叙事和视听语言等方面为特定议题赋予不同的显著性,或是为议题与议题之间建立激活标签从而改变后者的态度可达性,电影创作者可以在电影的话语建构中对观众形成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媒体神话建构的视角,对林书豪媒体事件表达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涵义展开论述,并结合奥巴马主义的基本主张,论述了在林书豪媒体神话中,新自由主义“所劳即所得”和“应得成功”这两个基本的资本主义精神范畴的媒体再现问题,以理解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女性媒体在国内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在女性群体中形成较大影响力,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媒体力量.然而,绝大部分女性媒体仍处于政治宣传喉舌或市场消费主导的两个极端,在社会性别立场上存在种种缺失.《东方女性周刊》以其鲜明的女性新闻议题设置、崭新的社会性别国际视野、严肃的女性启蒙主义思想,尝试了一种以女性媒体构造性别话语空间的可能性,对当下女性媒体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