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芳 《采.写.编》2023,(5):137-13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积极学习新的媒体传播理念,通过借助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便捷性等优势来推动学术期刊的转型与优化。因此,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其次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发展要求,最终根据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具体发展方向,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金强  刘瑶 《出版广角》2021,(16):18-20,95
社科类学术期刊主要承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和评价的功能.目前,社科学术期刊存在评价权力失衡、评价模式有待优化、交流对话功能发挥欠佳、国际化路径窄化等问题.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发挥期刊栏目的建设作用,探索国际传播多元化路径,提高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服务学术、引领学术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潘雪  王维朗  果磊 《编辑学报》2023,(6):666-671
期刊强国建设进程中,科技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科技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其质量和水平、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在数字化转型、期刊评价体系、开放获取模式、国际化发展、品牌建设和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开放获取、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以及提升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滨 《编辑之友》2016,(11):3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术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内容获取与有效传播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深度融合;单介质线性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云出版”转变.文章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制订整体规划,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柳丰 《出版广角》2019,(22):25-27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刊发数量快速增长,且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提升。对此,我国学术期刊在加强编辑队伍和编委队伍国际化建设、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加快学术期刊“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实践。未来,我国学术期刊要在增强学术自信、构建合理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挥“互联网+”技术传播优势等方面继续努力,让学术期刊走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6.
《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为新时代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核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文章针对学术期刊社会效益考评中存在的虚化、窄化、异化等现存问题,提出以评价促发展,建构学术期刊“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型。并从“加强选题策划,坚守出版导向”“增强学术品质,提升内容质量”“强化受众意识,促进媒介融合,提升传播质量”“树立运营理念,增强编辑学术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联动机制,提升管理质量”等维度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机制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选择性强、对论文的选择性超过对期刊的选择性等新特点。因而传统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静态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简单量化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绝对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忽视读者评议的局限性。在建构学术期刊网络传播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策略中应考虑长期与短期、正反馈与负反馈等评价指标的结合;应增加网络评价指标,科学计量期刊影响力;应加强网络期刊标准化,实行学术期刊的分类评价;同行评价要与读者评价相结合;应将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论文评价逐渐分离;集成整合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统一指标,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但整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不足,如何破解其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至关重要。文章从出版模式和运营理念创新、专业编审团队建设、学术评价体系导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等方面的困境对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扩大其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作为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平台,应该加快转变自身的功能定位,并逐步探索建设智库期刊的成长之路.本文在分析新型智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术期刊在知识引领方面的严谨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引入智库期刊的概念.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术期刊不仅要发挥学术传播、交流、评价和引领的作用,更要实现服务于智库发展的功能.通过开设智库专栏、提高选题系统性、承接国家研究项目、加强期刊与期刊以及期刊与智库间的交流合作等方法,学术期刊可以逐步实现服务于智库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静丽 《传媒》2021,(7):44-46
学术期刊作为展示地区学术形象、促进地区科研发展的重要"窗口",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数字出版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应用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实时分享、精准推送和分众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内蒙古学术期刊在内容生产、传播路径、集群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以及学科发展,构建了学术传播与知识服务的全媒体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薇 《青年记者》2020,(5):103-104
学术期刊是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信息技术新时代知识更高效、更广泛的传播以及提供更好的读者体验,学术期刊出版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已成为近些年来学术出版界关注的热点。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进,以知识服务为基础,形成了更多样的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不仅是期刊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期刊社会功能实现程度的一个检验。学术期刊的学术辐射力和市场占有率不仅是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术期刊在科研活动、知识加工、知识传播和社会服务中功能和价值的共同体现。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学术地位及其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科类学术期刊对外传播影响力发展缓慢,面临着评价标准不足与评价权力缺位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寻找适合对外传播的学术契合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态势,进一步积极建设科学完善的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13,25(5):474-477
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科技学术期刊的受众以及如何借助新媒体媒介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将其卓越的媒介优势融进学术传播中,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能力,使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是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的领域,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对我国整体国际传播战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意识显著增强、高影响力文章数量明显提升、领域的丰富性进一步释放、国际传播的渠道逐渐拓宽,但在优质稿源、市场运营、对外宣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具体可采取推动转型发展、留住优质稿源,加强技术应用、建立联合平台,创新传播形式、提高宣发能力、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引才机制等方式,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董小英 《传媒》2023,(8):41-43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在促进地域文化传播、构筑地域精神、延续区域文脉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晋阳学刊》依托山西地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学术期刊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设立地方特色专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手段,将期刊建设与当地文化相关联,以期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传播,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晋学研究话语体系。本文以《晋阳学刊》办刊现实经验为依据,从期刊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双向需求、学术期刊参与地方文化传播的优势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术期刊应如何助推地域文化传播与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余望 《中国编辑》2023,(8):78-84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统价值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伴随而来的机遇也赋予学术期刊编辑新的价值。在出版能力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无法有效适配新业态下学术出版需求,难以应对学术平台多元化和学术评价多样化带来的冲击。作为“学术把门人”和“学术伯乐”,学术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中应在立足学术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出版技能、转变出版理念和增强服务能力,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空间,最终能够引领学术传播并更好服务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流形态.目前,从《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广大读者对网络传播的认可可以预见,网络传播将越来越受重视,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学术期刊出版人应该具有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任伟  张彤 《采.写.编》2023,(1):113-115
随着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新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并成为信息挖掘、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传统学术期刊不再单纯以纸质媒介为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传播模式。在此背景下,分析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新方法和新渠道,创新出版形态,重新定位期刊内容质量提升要素。严守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规范,净化学术生态环境,加强学术期刊质量管理,围绕论文质量、编审水平、编者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期刊质量的措施,提高期刊传播影响力,推进我国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