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明山 《甘肃教育》2001,(11):43-43
下面以力矢量的运算为例,谈谈三角形在矢量问题中的应用。1.相似三角形法: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情况更显优越。犤例1犦如图1(甲)所示细杆AB固定于竖直墙壁上,杆可绕A点转动,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C点,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并通过杆的B端悬挂起来。已知AB长为c,AC长为b,BC长为杆的支持力。c,AC长为b,BC长为a,求绳BC的拉力T和杆AB的支持力N。犤解犦B点受力分析如图1(乙)。将图1(乙)中三个力平移变为三角形如图1(丙),根据图1中(甲)、(丙)两三角形相似可得mg/b=…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下半年,湖南省部份省重点中学举行的联考中,有二道看似普通,却又渗透着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井题,错误率奇高,值得人们品味深思,下面试举例说明之题1在水平天花板下可用绳AC和绳BC悬挂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是37°和53°,∠ACB=90°,如图1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0N,重物质量过大时会使绳拉断.现挂上一个质量为14kg的重物后,(g=10m/s2,sin37°=0.6,cos37°=0.8)  相似文献   

3.
1.线约束型 例1 如图1所示,AB为竖直转轴,细绳AC和BC的结点C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两绳能承担的最大拉力均为2mg,当AC和BC均拉直时,<ABC=90°,<ACB=53°,ABC能绕竖直轴AB匀速转动。而C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4.
1.如图1所示,装置中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杆,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轻绳OA竖直.  相似文献   

5.
在高一年级的一次诊断性测试中,一道有关轻杆弹力的试题引起了笔者的一点思考,并总结得出了规律,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题目:如图1所示,A B为一轻杆,一端插入墙中,一根轻绳BC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的C点,另一端系在杆的B端;已知AB=5 cm,BC=3 cm,A C=4 cm,在杆的B端挂一重40 N的物体P,系统静止时,在结点B处绳BC、杆AB受力各为多少?  相似文献   

6.
“木桶原理”本属管理学范畴 ,其原理是 :用长短不一样的木板围成的木桶盛满水时 ,水位高度不可能同时满足每一木块高度 ,只能与最短的那块相平 ,即最大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 .这一原理在物理问题中也常常得到应用 ,现举例说明 .一、力学问题中的木桶原理例 1 如图 1所示 ,用轻绳 AC和 BC悬挂一重物 ,绳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 6 0°和30°.绳 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 5 0 N,绳 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 0 0 N.为了不使轻绳被拉断 ,所悬重物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容易发生错误之处就是学生武断地认为 ,…  相似文献   

7.
题1水平轻杆的A端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轻绳的C端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个质量m=10 kg的重物,且轻绳BC与直杆间的夹角θ=30°,如图1所示。求滑轮受到轻绳作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问题1一轻绳两端A、B固定于天花板上,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N,现用挂钩将一重物挂在绳上,结果挂钩停止在C点,此时AC段绳、BC段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53°,如图1所示,求所挂重物的最大重力.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轻绳AB和BC固定,绳AB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绳BC沿水平方向,若将BC绳剪断,求在绳子刚刚剪断后小球的加速度。对于这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绳子剪断前,小球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绳AB的拉力T,绳BC的拉力F,并处于静止状态,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剪断绳BC后,力F取消,由力的合成原理,此时小球所受合力必然等于-F,加速度的大小应为α=F/m=(Gtgθ)/m=gtgθ,方  相似文献   

10.
在力学中常见绳、杆连结体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是搞清绳或杆相连的两物体的运动关系.中学物理中一般地只涉及到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对此人们已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一种简单且易接受的方法是,利用绳或杆不可伸缩的特点,根据两物体在绳或杆长方向的速度分量相等,建立起两物体间的速度关系.但其中的加速度关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11.
例1如图1,水平均匀杆的B端插在竖直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光滑的小滑轮A,滑轮和杆共重60N,现有一轻绳CD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20kg的重物,重物静止时图中θ=30°,求滑轮受到轻绳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g取10m/s2)解析:因为滑轮光滑,且CD为轻绳,故绳CD上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又因为重物是静止的,所以绳AC、AD的张力大小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FAC=FAD=G=mg=20×10N=200N.滑轮A受到轻绳的作用力就是FAC与FAD的合力F合,如图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F合=20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左下方例.2如图3,水平轻杆AB的A端通过铰链…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试题呈现(2022年徐州市数学中考第28题)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12,点P在边AB上,D,E分别为BC,PC的中点,连结DE.过点E作BC的垂线,与BC,AC分别交于点F,G两点.连结DG,交PC于点H.  相似文献   

13.
极限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用极限分析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帮助理解物理规律及其在具体问题中所包含的物理意义,掌握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避免死套公式,并且还能使习惯性思维得到突破性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极限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常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在如果把AC换成一条比较长的细绳,使C移到C′,AB杆保持竖直,这个装置仍然平衡·那么,AC′绳所受拉力T和AB杆所受压力N与原来相比较有()(A)T增大,N减小(…  相似文献   

14.
<正>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涉及到力学中的几个常见力的合成问题,从圆平面的特点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水平面内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一、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例1如图1所示,水平杆固定在竖直杆上,两者互相垂直,水平杆上O、A两点连接有两轻绳,两绳的另一端都系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OA=OB=AB,现通  相似文献   

15.
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以及它们的推论却称圆幂定理。在解有关圆的问题中,应用广泛、下面举例说明圆幂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一、求线段的长树l如图1,在凸ABC中,AB=AC,/C”一72“.①O过A、B两点且与BC7相切干B.与At、交于D,连结BH.若BC一八一1.项gAC一.(1996年山西省中考题)分析由切割线定理知BC’一CH·AC,即AC·L4C-AD>一DC’.又AD一AC,/C一72?一易得HI:)—BH一BC一八一1.…AC·(AC一八十1)一(人一1)2,ROHCZ-(八一1)HC-(八一1)2一0解得AC—2·二、求城段的比值例2如图2,PA是…  相似文献   

16.
几何第二册P121有一道例题:例题已知⊙O1和⊙O2切于C,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是切点.求证:AC⊥BC关于这道题,证法较多,也较简单,为了便于对这道例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不妨采用下面的证明方法.证连O1O2并延长交⊙O1与⊙O2于M、N,如图1,连AM、AO1、BN、BO2,则O1A⊥AB,O2B⊥AB,∴OA1∥O2B.∵∠BAC=∠AMC=∠AO1C,∠ABC=∠BNC=∠BO2C,∴∠BAC+∠ABC=(∠AO1C+∠BO2C)=×180°=90°,∴AC⊥BC.问题解决了,回味一下,图1中,因为MA⊥AC,BC⊥AC,∴AM∥BC.由于CB⊥BN,∴MA⊥BN(…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绳、杆的长度一定,所以用绳、杆连接的物体在沿绳、杆方向上的分速度相等.将物体的运动沿绳、杆的方向和垂直于绳、杆的方向分解,就能找到各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阅读材料: 如图1,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  相似文献   

19.
例1 如图1,水平放置的两根固定的光滑硬杆OA、OB之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上各套轻环P、Q,两环用轻绳相连,现用恒力F沿OB杆方向向右拉环Q,当两环稳定时,绳的拉力是多大? 分析 将题中各隐含条件转化为显性条件: (1)轻环→不计重力,光滑杆→不计摩擦. (2)环套在杆上→属于点与线接触,P、Q所受弹力方向与杆垂直. (3)两环稳定→静止状态→F合=0. 综上所述,P受两个力作用平衡,Q受三个  相似文献   

20.
把一元二次方程同几何问题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采的综合题.这类综合题常在中考试卷中出现.解这类题,既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又要注意见何图形的性质.本文将对它的类型和解法分析作一些介绍.一、求作以两线段为根的方程例1已知:如图1.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一点,CW上AB于H,D分AB为*D:*B一16:9.*B一IO.不求*C、DC的长.作出以AC、BC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199年河南省鹤壁市九义中考思。分析关键是求AC”+BC”和AC”’BC”的值.易知AC”·BC”一AB·<”D·AB—IO.故只须求<W.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