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旭程  黄智慧  王莹 《考试周刊》2013,(10):149-150
转专业现象时下在高校已相当普遍,随着高校转专业政策放宽,转专业大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本文以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及转专业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和大学生转专业后的适应情况等转专业现象作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不断完善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发挥辅导员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做好后勤服务,建立转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本科生集体办理转专业是近年来众多本科院校教务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允许学生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很多高校有大量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并成功转换专业。为此,我们对200位本科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几个因素与学生产生转专业意向的关系,并就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施转专业政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学生转专业工作的研究,深入剖析了转专业工作的意义,学生转专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转专业后续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实行转专业制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选择权利,使他们通过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习,发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经过申请和考核等程序进入自己喜欢的院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促使转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动因,分析了高校出台的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提供了转专业后高校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对高校转专业的科学化运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主体得到了更加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特征赋予了学生实质的选择权,从而要求高校要保障学生的转专业权利。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40所本科高校转专业政策,从转专业的成绩要求、转专业的人数比例、转专业的申请时间以及转专业的可转次数四个视角,总结我国大学生学习自由的困境。而转专业自由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环境,通过国家完善大学生转专业自由权的立法保障、高校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大学生树立权责统一意识三条路径去实现大学生的转专业自由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学生转专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他们报考地方农林高校的深层次原因和动机;剖析不同社会出身背景的学生在选择转入专业的心理动机,并讨论得出施行通识教育、减少转专业限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台州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的转专业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限制使转专业名额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二次选择专业也存在一定的“投机”的成分。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重视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改革招生模式为大类招生,到大三再根据学生的个人专业兴趣进行重新选择专业,加快学分制改革,厚基础、宽口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南宁市某独立学院医学生转入护理学专业成因,选取11名转入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学生转入护理学专业成因:认为学习原专业难度大、同窗人数少,自身缺乏班级感,对原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是转入护理学专业的现实原因;对高考志愿不了解,选择转为就业前景较好的护理学专业。转专业的学生要对自身能力做出正确评价,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尊重其意愿,因材施教,使其尽快融入新学习环境,实现抱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交通大学公布2013级转专业学生名单,这186名学生中,有55名是从医学院转出.约占队学院同届学生人数的10%,同时,仅2名学生转入临床医学专业。  相似文献   

11.
《河北自学考试》2011,(6):23-23
一般的高校都会给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各高校规定的条件不一样,考生需向有关院校咨询。有的高校在大学入学半年或一年后,学生可申请转专业。比如,上大学一年后,在本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可以再申请转到其他专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申请转专业人数呈现增多趋势,转专业观念也逐渐在各高职院校中得到普及,允许学生转专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就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和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职院校如何应对转专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各高职院校转专业制度能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中本科生想转专业的现象很普遍,导致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不应该加以排斥和限制,而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为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采取有效的专业测试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通识教育,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专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中本科生想转专业的现象很普遍,导致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不应该加以排斥和限制,而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为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采取有效的专业测试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通识教育,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专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目前“专转本”政策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转本”作为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高专学生转入本科继续学习深造架起了通道,这对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益处。目前,全国不少省份试行“专转本”,有的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江苏省2002年招收“专转本”学生的普通高校已达21所,招生专业大类已有24个,计划招生人数达到5985人。但目前“专转本”工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更趋完善,笔者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政策建议。一、选准接口:“专转本”宜改为“专升本”目前的“专转本”,是由高职高…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3):148-149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转专业问题越来越受到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关注,而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转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作者从转专业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转专业背后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方案,以期使转专业政策带来积极效果。准确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转专业动因是进行转专业研究的基本前提,只有认清原因才能更好地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高校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转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魏其艳 《考试周刊》2014,(67):162-164
转专业政策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大学生转专业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学习兴趣和就业前景是主要动机。大学生转专业是对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弥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转专业学生面临学业适应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难题。高中阶段针对学生给予职业指导、完善高考招考制度、对大学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及针对转专业学生的不适应方面做心理辅导及学业帮助,可以解决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级金融学专业54名转专业同学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即具有转专业的想法,转专业是学生的理性选择,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因;转专业的效果方面,学生整体对转专业持肯定态度,转专业后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成绩也较非转专业学生更为优异,但转专业后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校教学情况与学生特点出发,旨在通过以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学生近八年的转专业实际情况为案例,分析和思考地方性农业院校大学生转专业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学生转专业教学管理环节、转专业行为引导及高校制定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学生转专业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大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相关制度不到位,学生自我定位缺乏理性思考,学校相关部门引导不力等,致使高校转专业的运行机制不通畅,"冷"、"热"专业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佳,偏离大学转专业政策的本质。因此,从资源有效配置视角,结合学生自身的特长、学习兴趣以及学校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制定科学、合理、长效的转专业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诉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