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提升音乐情感鉴赏分类精度,提出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音乐情感鉴赏分类方法。在分析音乐情感特征参数类别的基础上,采用相位残差算法提取音乐中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基音频率、共振峰和频带能量分布4种音乐情感多模态特征后,输入注意力网络模块,由此获取多模态特征中的隐藏信息;由多模态融合模块融合多模态特征,形成全局综合特征;利用分类器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拼接并输出分类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特征能量的分布范围在0 Hz~8225 Hz之间;基音频率特征结果变化范围在80.45 Hz~505.9 Hz之间,每种类别分类的正确概率均在0.988以上。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音乐情感多模态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类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大量情感分类方法中,往往都是结合词嵌入和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缺乏对文本主题以及时序关系等因素的有效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流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类算法,通过分析文本的主题分布,并引入时序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适合的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情感分类。实验证明,基于主题流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类算法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目前国内学者只做单一算法研究且语料单一的缺陷,使用Word2vec词向量模型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3种不同分类算法,研究了不同中文文本分类问题,包括微博语料的多维细粒度情感分类、酒店评价的倾向性分析和新闻文本的主题分类。将3种分类模型在不同文本中的分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3种算法对于不同的中文分类效果各有不同:不同维度的词向量对准确率等评价指标影响很大;支持向量机模型更适合于细粒度的微博情感分类;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更适合于噪声小、文本长且规范的新闻主题分类任务。分类粒度会对算法准确性产生影响,粒度越细、任务越复杂,算法准确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电影情感内容分析的准确率,需要对电影的背景音乐进行情感的自动分类,为此提出改进蚁群-模糊聚类算法的音乐情感分类方法,分析改进蚁群-模糊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步骤,并以500首电影音乐数据为例,对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使用改进蚁群-聚类算法对平均音高、平均音强、旋律的方向、音高的稳定值、节奏的强弱规律和节拍6个情感特征向量进行聚类。试验效果表明取得很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危机一旦爆发会引发民心不安,为及时有效研判和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主题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知微事见”,从近两年国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选取影响力指数最高的事件,基于SnowNLP模型对事件发生后政务媒体的相关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将网民情感划分为形成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并通过LDA主题模型,得出每个时期的主题分类,从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把控和引导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MIDI音乐情感分类研究是一个崭新且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采用基于完全二叉决策树思想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算法,在提取MIDI音乐主音轨的基础上,以音程差数据的统计特征为依据.实现MIDI音乐情感分类。  相似文献   

7.
杨萍 《儿童音乐》2013,(8):42-44
强调体验音乐的过程,也就是强调学生个体独立品味音乐的过程。只有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的境界。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提出了比义务教育阶段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过程的体验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从记忆音乐主题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及创作特点,再到结合题材内容、创作背景等感知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与体裁形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听赏者个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通过学生个体在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强化、反馈、分析、评价等获得情感的深入体验。因此,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过程的教学策略,在审美能力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王峰 《成才之路》2012,(23):95-95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型是多元的,其中,欣赏课是重要的一种课型,这种课以欣赏音乐为主,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是依据音乐特有的审美特征,对音乐的基本因素如音的高低、节奏及其强弱等进行感知,让学生在听音乐时,取得与该音乐情感上的共鸣。现将笔者从事音乐欣赏教学的见解与大家交流分享。一、掌握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每一首音乐都有一个主题,该主题是音乐的核心,对学生进行音乐主题的教学是让他们快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根据同构的原理对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通的审美要素进行整合,使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是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本文从艺术同构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出发,阐述了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展此类活动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艺 《华章》2011,(29)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牵扯到认知,记忆,情感,理智,直觉,才能,想象等各个方面.而音乐想象hi贯穿整个过程的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本文对音乐表演中的音乐想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围绕音乐表演中想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点,给出了音乐表演中想象的培养方法,为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宣泄是艺术最重要的功用之一,音乐艺术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音乐艺术的意象也直接与人的生命情感相联系。音乐是表现情感,诉诸情感的艺术。关于音乐风格的表达与情感相关。对于音乐风格与情感的研究古已有之,钢琴对诠释音乐风格的范围更具广泛性;对情感的表达更丰富。同时,在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在表现音乐风格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和富有魅力的重要条件。两者均是表演者艺术表现中重要的心理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对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将情感和理智准确地予以结合,以及不断扩宽、丰富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等,都是音乐表演者培养和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美好的声音离不开情感准确的抒发和表达,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表现力无疑是声乐教学中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基于LDA模型扩展的文本情感分析方法未能考虑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其情感极性的差异及非特征情感词对微博文本情感极性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境分类和遗传算法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DA模型构造微博主题集及微博主题词集,然后用微博标签数据逐一对各微博主题词集应用遗传算法自动迭代计算得出词集中词语的情感值,最后利用词集词语的情感值计算微博文本情感极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度比LDA提升3.12%,召回率达87.32%,F1达73.79%,能够从语境和非特征情感词获取微博情感信息,有效提高情感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声乐语言的情感表达,只有深入地进行情感体验,把握情感基调,追求情感表现的细腻变化,达到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才能使声乐语言的情感体现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7.
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升华。器乐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成员,同样需要具备音乐情感的表现力,没有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音乐表演和音乐审美体验的全部,因素,“音乐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情感都能够用音乐来表达;音乐是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是每一个演唱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多的追求声音和演唱的技巧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因此,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做到音乐与情感之间的交融。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运用情感,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学实效得到提高。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情感的运用与节奏、力度、音色、音准等技术同样需要得到重视,情感体验比技能更能表现出音乐的独特魅力。抓住视唱练耳过程中的情感剖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