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2.
周华 《湖南教育》2003,(15):14-15
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缺点往往容易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教育,而“先进生”的行为、心理缺失却常常被忽视。许多“先进生”在成绩优秀等光环的笼罩下,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迥异于“后进生”的毛病。这些毛病若不及时发现和矫正,必然会影响那些“先进生”健康成长。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灵气。不久前,一个班的学生去听一个外校老师的公开课。内容是《醉翁亭记》———环境教育渗透课。对这篇早已熟悉的课文,这个班不乏一批按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比较透彻的学生。面对陌生老师的频频提问,主动发言者有30余人次…  相似文献   

3.
周晓芬 《考试周刊》2010,(25):51-51
很早就听说专家在大声疾呼: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出浓浓语文味。但说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很理解专家的话.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是“语文味”。听课时总觉得那些越煽情越令人感动的公开课便是好课。王崧舟老师这样说:“我们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犤一犦批阅学生随笔,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不能不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5.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安排了综合实践内容,如“一亿有多大”、“合理安排”等等。由于是新教材,近年来关于这种课的公开观摩活动很多,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都有,这些课似乎都想传递一种理念,诠释一种教法,而听课的老师也想从中获得一些信息:这种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教学目标怎样定位?在实践体验中,我们发现这些课里有几层关系是需要理顺的。  相似文献   

6.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武凤霞老师的《船长》一课给我的第一个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小学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但是,我却听到个别老师这样说:拿我们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与国外的这场救险比较,这不是在揭我们自身的伤疤吗?恰恰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使我们更有理由为武老师的这一节课叫好!唤醒沉睡的灵魂《船长》一课,如果仅仅满足于字词教学,像“薄雾“”船舷“”剖开“”顷刻间“”呼号“”嘈杂”等,其实不消说武老师,很普通的教师都可完成,但对“船长“”责任“”英雄”等词语的解读,可能就不是我们翻看字典所能够做到的了。如果…  相似文献   

7.
吴非 《陕西教育》2014,(1):78-78
问一位老师近期忙什么,他说:“忙听课,也忙‘被听课’。”问他累不累?他说:“‘被听课’多少有些累,听别人的课,更累。”原来学校规定每人每周要听4到6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校领导看到老师们在忙,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8.
化学总复习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一是消极厌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炒剩饭”,因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二是骄傲自满心理,少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阶段学得不错,复习作用不大,听老师讲,不如自己看。三是依赖懒惰心理,有些学生完全依赖老师讲,思维惰性大,思...  相似文献   

9.
听课、评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对课堂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听、评课。学校也往往引导教师向着这一方向走,每学期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以便让教师们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课讲了,老师们也听了、评了,却总感到有某些不足。到底有哪些不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听评课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正确的听评课方法除了要“听”、要“评”以外,更要有“说”。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形成一种“推门听课”的制度,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是高的,教风也是正的。 “推门听课”是听常态课,听没有任何包装的课。这种课虽然比不上那些示范课、公开课,会有明显的缺点,甚至是一节失败的课,但它原汁原味,朴实无华,给人一种真实感。正因为它真实,才使我们学会反思,发现缺憾或不足,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在担任一所民办高中校长时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行政领导每人每周都要听两节“推门课”,我总是带头执行。一时间,老师都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推门听课”活动中,发现了一批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既调动了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又让其他老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门听课”,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个别班的班风不正,我们立即要求班主任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2.
感受英国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习是那么的快乐 在英国,我们听了很多课,在这些课堂中无论学生的程度如何,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趣味性,我们在和老师交流时,他们也说如何使这堂课生动有趣是他们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部分。我们曾到一所小学去听课,老师让学生朗读卡片上的句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听课或者是优质课评比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很不错的课,自己也受益匪浅.但是有些课例在讲完之后,感觉挺好,很完整也很有新意,给人的印象很清晰.细细想来,发现这些设计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老师们在自己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些细节内容,正是这些细节才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李冰 《黑河教育》2014,(8):33-33
正回首过去十年的历程,我深刻地体会到,坚持听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一、学校搭建听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刚刚毕业时,我对如何教学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如何胜任教学工作?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幸好学校为我们这些新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青年教师读书班,新老教师结对子,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新老教师结对子,听师傅的课是促使我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你们班的成绩为什么总上不去?”“你们班有几个同学为什么屡教不改,一犯再犯,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班的成绩能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次我们班几个同学犯错误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课任老师在处理日常事情时,有的爱说“你们”,有的爱说  相似文献   

16.
matter一词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碰到,同时它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matter的方方面面: 一、matter作为名词,用“the+单数”形式(仅见于What’s/something/nothing the matter)时,意为“困难,毛病,麻烦”。-What’s the matter?Why are you crying?怎么回事,你干嘛哭?  相似文献   

17.
程静 《今日教育》2013,(10):51-51
2012年12月,重庆市语文特级教师送教到区县的活动在万州二中如期举行。重庆市南开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颜运静和万州区的牟海荣老师就初中语文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课相得益彰,颜老师的课深邃而隽永,牟老师的课(见“课例回放”)的热度和感染力令二中的孩子们有些不舍,很多听课老师也“痴”在了那儿。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教育》2011,(1):17-17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笔者在一些中小学听课时发现,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基于学校的常规工作,还是教师主动发展的需要,听课都应该是每个学校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前阶段,我走进教室听了不少老师的课,在认真听课的同时,我还着意观察和我一起走进教室的听课老师.细心的观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0.
总有一些同学觉得学得吃力,其实,这些同学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说上课吧,有的同学上课以听懂为满足,认为记忆是课后的事。但是课下作业一多,专门复习的机会就很少了。还有些同学课上不好好听讲,以为反正书上有,下课再看,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课外负担。有没有把所学知识尽快掌握的方法呢?有,那就是当堂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掌握呢?首先,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教材,一方面熟悉了上课所要讲的内容,使听课成为一种“复习”,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使听课时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