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郭乃选 《学周刊C版》2010,(6):120-121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朗读训练.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书要让学生读.而不只是教师讲。学校应该是书声朗朗。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注·提”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  相似文献   

4.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再现情境文章表述的是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这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真心实意有感情地去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0.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实现有效朗读,让语文回归本真,保留原汁原味的语文意境,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努力追索的方向与目标。一-一  相似文献   

11.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仅靠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模仿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必须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发挥想象,感悟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当然在朗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技巧,把握语调的轻重快慢,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何等重要啊!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  相似文献   

17.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课堂都是"读"占鳌头——学生读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有感情朗读似乎成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透过课堂上这热热闹闹的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低年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而有感情地朗读,会出现唱读甚至喊读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文朗读,朗读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