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修课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关注并体现的重要内容,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的选修课程.但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实施方案,我们发现在选修课的选修方式、选修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选修课必修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以期对数笔教育的深入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数学名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以及教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料.通过对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孙四周老师的访谈,了解了一名专家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探讨了数学现象教学的思想与原则,获得了对青年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孙老师认为:他的专业成长经历了从热爱数学到热爱数学教学再到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过程;数学现象教学强调回到问题本身,重视知识生成的过程;青年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通过以上访谈,我们对数学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数学现象教学、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学数学,就要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心理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学习,这必然导致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解题的教学.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部分学生一拿到数学题“提笔就做,一做就错,错了就不知所措”,最后由于长期没有获得解题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从儿童发展出发.因为儿童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怎样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专题(指数学史选讲,编者注)不必追求数学发展历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学生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事例呈现内容,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思想和发展轨迹.本专题的内容安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由古到今,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的设计采用后一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数学,逃避数学课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数学课的良性发展。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用心去认真地学好它。那在数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吴维煊 《数学教学研究》2012,31(8):50-55,59
数学符号系统是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既是数学研究的成果,同时也是数学研究的手段和工具.有了数学符号系统后,具体的数学概念、术语、陈述句都可以用这种简单、严格、精确、清晰、抽象的数学符号表示.有的数学符号往往具有某种特别的形状,并且具有特别丰富的联想与提示作用,使我们能把与某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的有关信息都压缩到这个符号里.经过这种表述,不仅研究对象被高度抽象,而且思维形式大多采用符号化的形式,从而使思维过程简化、思维强度降低,思维进程加快.建立一套简明有效的符号体系,是数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科学发展对数学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三角函数成为了重要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强调了三角函数作为函数的作用,强调了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基本模型等,这是数学课程发展中的一个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变化很多教师不适应,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此我们从几个角度加以阐述,希望能够帮助中学数学教师认识“三角函数与三角”在数学中的地位,能较为全面的把握“三角函数与三角”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定位,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要为学生架设自主发展的桥梁,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芬芬 《陕西教育》2011,(1):130-131
多元智能课堂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尊重差异.给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让每位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1.
数学发展观认为:数学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是不断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又在不断发展中展现新的活力与生命.如果将每一个数学问题看成是“活生生”的而不是“死板”的东西,用数学发展观来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我们不仅仅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还会最大限度地拓广视野,提高思维深度.基于此,下文就谈谈基于数学发展观的几个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统计表明,各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超过半数不愿到大学数学专业或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的专业学习,甚至一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奖者也毅然放弃保送到高校学习数学的机会.考虑到数学学科对培养合格人材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上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数学贴紧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让小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是自然的科学,数学是应用的科学,数学是一种文化.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数学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与教学观念、教法与学法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与构建.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常常处于一厢情愿,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数列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离散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这就使得数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中,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世安 《教师》2010,(14):85-85
近几年来,绝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如果数学教学仍然采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既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会使学生更加害怕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于2009年对所教的班级进行层次目标教学的尝试,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HPM的实践和若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M是英文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的缩写,意为数学与数学教育.我们以此作为栏目名称是为了表述上的简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新课程中的一项专题内容,本栏目将配合教学实际,刊登数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以“反映数学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特点”,“通过史实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希望老师们提供这一方面的教学材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选修系列三《数学史选讲》是高中课程改革后推出的一个崭新的内容,它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新的教学内容需要新的教法,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下面笔者就其中“千古谜题”一讲就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做一些全新的教学尝试与探究,希望与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教学中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处理生成的新知,值得我们研究.谨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谨 《时代教育》2007,(8Z):117-117
通过新课改校本培训和新课改的试验研究.我们认识到.数学教育改革是通过教师运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乐意选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互动.并在互动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交往行为。其过程主要表现为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与沟通,相互的启发与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