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当代作家张承志为题,分析其精神结构和人格理想,评析了作家追求超然的人格力量、张扬宗教旗帜的独特审美倾向,借以探寻作家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以当代作家张承志为题,分析其精神结构和人格理想,评析了作家追求超然的人格力量,张扬宗教旗帜的独特审美倾向,借以探寻作家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各自鲜明的体育文化特征,西方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体育意识的表现为人格欢乐,体现了人格意识与社会道德,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而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则表现为礼仪这个主题,具有善良、审美理想与宗教意识的宽大心灵.  相似文献   

4.
林清玄试图通过散文创作为现代都市人寻找到精神上的家园,他的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后,他找到的是禅宗。然而,当他的创作服膺于宗教精神的时候,恰恰是他的创作失去文学家园的开始,同时也是其独立的文学人格和自由精神被削弱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6.
勃朗特姐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的宗教背景影响。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是英国国教牧师,他倡导的福音主义——自我心灵感受宗教的启示极大地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的人格和创作。本文综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对于宗教的不同心灵理解,正是对于宗教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宗教对于她们的不同启示,使得三姐妹才思泉涌,在笔端中,澎湃着女性对于维多利亚体制宗教的批判,书写着女性对于宗教的个人心灵理解。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心态这一视角和切入点,探寻明清艳情小说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灵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由传统的劝戒述怀向娱转变;他们的人格由理性向非理性转移;他们的心灵由现实向宗教转化。  相似文献   

9.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葛洪的代表作《抱朴子》中不仅有重要的宗教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美学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理想人格的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分析葛洪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虚静出世的审美心态,阐释其对儒道人格美学思想的融合和对魏晋人格美学思想的吸收。进而揭示葛洪人格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作家琼瑶创作了60多部爱情小说,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身上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特征,具有真诚、善良、美好的理想人格.她们普遍遭遇了人生的挫折,在受到种种磨难时,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折射出作家对理想人性的追求与理想人格的建构.琼瑶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谱系,这是琼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冰心和许地山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同写“问题小说”,但二人风格颇多差异。即以《超人》和《缀网劳蛛》为例,前者注重宣传“爱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慰藉;后者侧重灵魂的升华,注重实现灵魂的救赎。冰心受理学影响,信奉人性善,这是她“爱的哲学”的根基之一;许地山的宗教情怀,使他树立了“生本不乐”的观念,主张乐生、顺生。精神上的差异也导致文体风格上的不同。冰心喜欢说教,许地山却热衷客观呈示。许地山比冰心显得更深刻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从文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丰子恺独特的艺术追求,深切的宗教归依体验。为现代人以宗教艺术疗救痛苦心灵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借鉴。从许地山诸教沟通的宗教体验到丰子恺宗教、自然、童年相互融通的体验,他们都在人类精神的高层次上升华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都取得了一个共同的效果:超越现实苦闷,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包蕴了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归依体验治疗世疾。解救人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普通劳动妇女形象是许地山、萧红笔下主要言说的对象。且在文本中呈现出一定意义上的“互文性”,渗透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终极的思索。文章分析了许地山、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并对构成文本不同性别内涵探究原因:创作主体的社会性别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19.
生于台湾,长于大陆,留学于美欧,任教于港岛的许地山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缘分。然而,许地山毕竞是中国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于灵魂和血肉。因此,基督之“博爱”、佛陀之“慈悲”和儒家之“仁爱”、道家之“修为”融合统一贯串于许地山之一生。“救赎意识”、“色空观念”一旦与“修齐治平”结缘的时候,则转换成一种悲剧精神。许地山的两部重要作品《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便正好表征着许地山的这种“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与许地山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纯洁和高尚的。瞿秋白给予许地山的进步影响也是明显的、深刻的,他是许地山“心灵的挚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