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缺席、“经典”匮乏的原因是“小农意识”太重,“小资情调”太浓,“贵族精神”阙如。造成这种“原因”的原因则是中国当代文艺家的出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各种本土及外来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语文学理论的真正自觉始于《母语的魔障——从中西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洛夫诗歌有一种贵族之气和金石之声,这是一种精神的硬度,一种基于情感浓度和思想深度之上的精神硬度。它具体呈现于“木石前盟”、“骨骼意象”和“天涯美学”三个层面。“木石前盟”指的是沉淀于诗人潜意识当中的“木”“石”情结,具体表现为《石室之死亡》和《漂木》两部长诗,一前一后,里程碑式地矗立于洛夫60年的创作历程当中。而“木石前盟”于洛夫的诗歌还有着“自然的情愫”、“经典的造型”和“矛盾的辨证”三重象征。“骨骼意象”则是“木石”意象的延伸、衍生和变异,最形象地体现着洛夫诗歌的的精神硬度。“木石前盟”和“骨骼意象”一天一人共同支撑起洛夫自觉的精神追求:“天涯美学”。这也正是洛夫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之处:有着高于一般诗人的特有的理想和信仰,同样体现着一种精神硬度。  相似文献   
4.
5.
东林书院     
老大帝国,书院千座,谁比我东林用信仰做砖石磊落出如此的气象和魂魄;峨冠博戴,往来穿梭,谁比我东林用热血做浓墨挥洒出如许的浩然与巍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贴着这副对联的大门内走出来的只能是中国书生:“我善养我浩然之  相似文献   
6.
周梦蝶的诗歌创作有一个显著特征,问句使用多,寓无限诗情于问号之中。周梦蝶的问旬诗可以看成是生命孤独的自我问答。在诗意上主要表现为反抗、忏悔和自恋等特征,在诗艺上则表征为独自、对话和潜对话等诸形式。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散文的出现如空谷足音,震惊了文坛。余氏散文关注历史,堪称历史的泼墨;关注人生,可称生命的写意。这种泼墨写意的泪泪滔滔、淡写轻描,使余氏散文呈现出独特的美──沦桑之美。中国现当代散文思想贫血积弱已久,余氏散文的出现,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大气派,大境界。  相似文献   
8.
艺术家们本身固有的对这个世界的爱连同他们对爱的全部体验,构成了艺术家们之所以执笔为文的最根本的动因。是爱,面不是其他什么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全部内容,创作是艺术家们“审美的回忆”,“回忆”构成了文艺作品的全部形式。“爱”的内容与“回忆”形式的完善统一所呈现出的风格便是“感伤”,“感伤”不止是某一流派的风格,它应当是艺术整体风格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生于台湾,长于大陆,留学于美欧,任教于港岛的许地山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缘分。然而,许地山毕竞是中国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于灵魂和血肉。因此,基督之“博爱”、佛陀之“慈悲”和儒家之“仁爱”、道家之“修为”融合统一贯串于许地山之一生。“救赎意识”、“色空观念”一旦与“修齐治平”结缘的时候,则转换成一种悲剧精神。许地山的两部重要作品《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便正好表征着许地山的这种“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1、进步开明的家庭,湖光山色且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家乡人文自然环境,使余秋雨从童年就极易走向自然,抚摸历史,亲炙文明;2、文革后的反思和空前的读书收获,使余秋雨真正地脱胎换骨,开始从单纯的“戏剧”向“文化”转变;3、王阳明、鲁迅和荣格等中外大师的启迪,促使余秋雨再度转变:从“文化到人生”——意在创造一种“健全人格”,以此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