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论基础研究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研究是对教学论的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教学论基础研究经历了引进与重建、深化与反思和实践性变革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哲学、教育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四大主题和开放的理论结构。教学论基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马克思主义教学认识论的发展、教学论基础的结构和本土化理论的构建。教学论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教学论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传统与现代、借鉴和本土化三大关系,实现教学论基础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思想萌芽、研究领域形成、理论发展三个阶段。当代中国教学设计研究总体上着眼于教学论、学习论和教育技术三种视角。运用统计和内容分析方法对这三种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当代中国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的大致脉络和总体趋势,并发现它们在研究概貌、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教学论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现代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和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当代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课题"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各抒己见,针对教学论的理论流派、教学回归原点、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教学论与哲学的关系、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与路径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对明确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当下面临的时代课题,对教学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到今天,处于一个自主创新的转折点上。正当此时,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们在理事长裴娣娜教授的带领下,于2009年11月28~29日聚集在会稽山脚下的浙江绍兴市委党校,以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视野为主题,讨论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寻找教学论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反思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并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非教学论”主张对教学论学科独立化的挑战 ;信息社会对教学论理论基础的冲击 ;丰富生动的教改实验与僵化、单一的教学论体系的矛盾。加强教学论与课程论关系的研究 ,促进教学论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拓宽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论流派是 2 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教学论流派的创生看中国教学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现代教学论流派纷呈,既有分流意义上的教学论流派,如发现教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也有分支意义上的教学论流派,如施瓦布、奥苏贝尔和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理论。为创生中国教学论流派,我们可以从美国教学论流派的形成历史中获得借鉴: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向,关注中国大地上的教学实践,是创生中国教学论流派的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敬业、求实、创新、诚实和勇气,是教学论研究者创生中国教学论流派的精神凭借。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学论肩负着关照实践和建设理论体系的双重责任。近十年,更多研究者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与课程论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方法、学科群建设、学科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考察目前教学论研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教学理论及思想的关系,深入实践,关注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中国的现代教学论学派。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用于阐述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型理论。在文化领域内,人们通过互相模仿进行传播和分享,将其思想或者信念进行传递。模因因其与基因的发音相同,又被称作为文化基因,我国学者在对其研究时,为了强调其模仿性,而将其译为"模因",意在表达这一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模仿现象,与基因较为类似。模因以模仿的形式进行发展和传播,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本文通过对模因论和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试着总结出一些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促进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9.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已经进入了自主构建阶段,原创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土壤。在批判和借鉴已有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知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力促进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更好地利用课程与教学论流派所创生的理论与学说,指导中国大地上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存在某些相通与混同现象的思考,得出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不论是学科起源、学种性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还是学科发展方向,它们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论要想摆脱目前的发展窘境,在教师教育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学科定位上必须重新审视,将之界定为一门具有历史专业特点的教学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历史课程论问题,冲破狭隘的研究藩篱,拓展研究空间;在研究范式上超越低层次的经验总结或案例分析式的研究方法,走学术型历史教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定荣 《教育研究》2005,26(7):44-48
库恩的范式理论把科学的发展看成是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过程,范式从形成到变革分为四个时期,即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教学论的发展应表现为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嬗变与更替;教学论的发展目前处于危机阶段。教学论摆脱危机的方式在于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型,从目的一手段范式转向人文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主流教学论已陷于困境,因为这是游移于教学根基、缺乏批判思想、没有自己独特话语系统的理论。新世纪需要我们重视教学论新范式的研究,追求科学的教学论,开放教学论的研究边界,将其发展源泉置于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规范教学论的局限性来自两个失误:一是方法上的失误,二是主题的失误。存在于现实中并关怀存在的未来性,这就是教学论的意义所在。因此只有放弃知识论态度代之以另一种目的论态度去对待教学事实这一特殊的存在论事实,才能发现其中那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论问题。教学论在根本上是为了教与学双方生活的,凡是与“教育”观点缺乏距离感的“教学论”都是反对生活的理论,它们总是劝导每一个学生去过“标准”的生活,即他人的生活,这正是使教学变得没有意义的最主要原因。教学论以教学生活的根本问题为主题;教学生活的根本问题是生活本意或者说生活本身的目的;教学生活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研究规范与生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学论研究规范包括五个基本构件,它们分别是教学论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教学论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框架,教学论学科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现代教学论的学科创始人、代表作、基本研究方向和基本问题以及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其研究规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倡导、限制和排斥三者的辩证统一。现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包括元教学论研究、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和教学实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经历了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和实践教学论等阶段。教学论科学化的特点是教学论由最初简单朴素的命题,后来逐步有了理论的论证,并且逐渐贴切、多方面和不断深化。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没有终点,教学论工作者必须为教学论的科学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学论自建立开始,就在研究范式上更多地遵循着体系构建的逻辑,这一研究取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体系取向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概念、范畴本身的确定性和概念与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问题取向的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解决。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论研究中的构建体系和关注问题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论应重视变化了和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论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学理论受意识形态制约并不等于教学理论意识形态化。前苏联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化现象严重制约和束缚了教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对这种现象的考察给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世界自身的演变发展历程决定了教学世界不能简单地回归生活世界,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超越生活世界。因此,作为教学世界核心的课堂既要传承知识,更要激扬生命,即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与此相适应,当前教学论研究范式不能迷恋书斋文献,而是要热衷于课堂实践,即研究范式从"文本式"向"田野式"转向;教学理论来源不要仅停留在思辨演绎层面,而是要实践生成,即从理论教学论到实践教学论;研究取向不应只追求宏大理论,而是要关注教学生活,即研究取向由"科学泛化"趋向"泛学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