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1月,中国的南极考察队从上海新华港起航,开始了第18次南极之旅。 南极,荒凉的大陆,曾是让中国人感到陌生的地方。如今人人皆知我国在那里建造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那么是什么人在地球上最遥远的“神秘大陆”烙上“中国印”的呢?我们采访了  相似文献   

2.
这位科学家在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历史上,尤其是在北极科学考察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人生之路往往难以预料。194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的位梦华,1953年小学毕业后,曾经在家务农3年,故又名鲁半农。27岁时,从原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1981年,41岁的他作为访问学者奔赴美国进修并研究地震。他撰写的关于唐山地震重力变化发表在权威杂志——美国地球物理杂志上。次年,去了南极,探索利用地震方法寻找油气。他成为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在南极的两个月,使…  相似文献   

3.
南极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存着“自然真面貌”的大陆。那里的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那里的空气和冰雪,也没有受到大工业的污染。南极是一个了解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的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几亿年以前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1.6亿年以前,现在地球上一块块分散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一块超级大陆,称“冈瓦纳大陆”。后来由于板块运动,使这个大陆最终分离、解体。首先分裂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4.
Ada 《初中生学习》2014,(1):57-57
众所周知,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称为“地极”,北半球的称为“北极”.南半球的称为“南极”。  相似文献   

5.
臭氧杀手     
位于地球外围20~25km处的臭氧层,对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具有屏蔽作用,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有“地球之盾”之称。但近年来,“地球之盾”却出现了残缺。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曼等报道,1976年以来,每年10月在南极上空可观测到的臭氧层总浓度约降低40%。几乎同时,美国宇航局通过卫星监测,证实在南极上空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季节性“臭氧空洞”,其位置每年都在  相似文献   

6.
10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寒冷的地区。但南北两极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动物种群,例如,北极没有企鹅,南极没有熊,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南极没有熊吧。在距今2.5亿年前,地球上南方的几块大陆本来连在一起,被称为冈瓦纳大陆。它自侏罗纪开始分裂,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南极大陆便与周边的大陆完全分离,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大陆。现代熊的祖先出现在距今2400万年—5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可见,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南极就已经是被海洋环绕的大陆了。由于海洋的阻隔,熊不能往南极这个“孤岛”上迁移。难怪南极不见北极…  相似文献   

7.
假如有人问:我们究竟与地球上什么地方相距最遥远?也许会有同学说是“南极”,因为我们处于北半球,而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其实,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北京至南极的直线距离仅有1.66万千米。  相似文献   

8.
岩石、化石是某个特定年代的“见证人”。科学家们在对南极大量岩石、化石的考察、研究后认为,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理论是有科学依据的。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极地探险家阿尔弗德·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学说认为,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有一个现在称为联合大陆的超级大陆,这个大陆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联结非洲大陆、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南美大陆等组成陆地。但魏格纳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人接受,有人提出了分量不轻的反驳,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失踪,他的“大陆漂移说”逐渐为后人所遗忘。1967年,…  相似文献   

9.
200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了一张地球图像。在图像上,南极上空出现了一片蓝色区域,形状如同一个水滴。科学家们无法对这个美丽的图像发出赞美,这片蓝色区域表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日渐加剧。就如同一滴眼泪,这颗“水滴”深深印在了地球上空,时时警醒着人们:关注臭氧、爱护地球必须马上行动,不能再让地球流出蓝色的“眼泪”。  相似文献   

10.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同为世界上酷寒的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区纬度位置高造成的。但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196 7年挪威考察队员在南极点附近记录到 -94.5℃的气温 ,比北极地区最低气温要低 2 0℃多 ,因此南极地区有世界“寒极”之称。对此 ,一般的解释认为 ,造成两者差异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南极地区地势高 ,所以气温更低 ;二是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 ,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海陆热容量的差异导致南极地区更寒冷。事实上 ,除了上述原因外 ,“地球的形状及其公转运动特征”等天文原因也加深了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一、地球形状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底,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开始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将向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海拔4030米)发起世界首次挑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雪花”走进神秘的南极吧!  相似文献   

12.
湖北武汉陈克正的三个女儿,先后分别在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分校攻读博士一家出了三个博士生,确实令人瞩目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媒体纷纷炒作,说一家三个博士是“玩学习”玩出来的。“玩学习”果真能“玩”出博士吗?最近,陈克正应本文作音之邀,袒露了他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3.
小四 《今日中学生》2024,(Z1):29-30
<正>挑战赛题目假如你想要拍摄一张“森林冰川相互掩映”的照片,应该前往南极还是北极?外星人想要从南极极点和北极极点各采集一份土壤标本,它们能达成目标吗?企鹅出版社想出一本讲述定居南极的人的书,这个设想可行吗?高空臭氧层能吸收紫外光,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但其正因人类活动遭到破坏。假如人类造出了“臭氧防护罩”,应该先安装在南极还是北极?…………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黑暗之中。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来,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生物学家普罗茨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上并不相同。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究竟与世界上什么地方相距最远?有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南极。”因为我们处在北半球,而南极是在地球的最南端。这个答案是错的。北京与南极的地面距离  相似文献   

16.
南极之"极"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南极成为地球上人类最少涉足的地方。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南极创造了许多其他地方都望尘莫及的“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7.
南极之谜     
谁最早发现了南极早在公元前2 0 0年前,人们就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地球对称平衡”学说,推测地球南方可能存在着一个大陆。1774年英国探险家库克率领“探险号”和“决心号”到达南纬71°10′的南极海域,但由于海面上的浮冰、浓雾和恶劣天气,库克被迫北返。1819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派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率“东方号”和“和平号”,去寻找那块未知的土地。182 0年12月2 8日,船队航行到南纬6 9°2 2′,西经2°15′处的海上,看到了南方大陆的海岸。182 1年1月12日,他们发现了距南极大陆不远的彼得一世岛,1月17日又发现了亚历山大岛。现在,在…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教学中,极地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是初中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 首先,要求学生弄清两点。 第一点:确定是南极还是北极。如果极点标有“S”则表示南极,标有“N”则表示北极;如果没有标“S”或“N”,只标有地球自转方向的,则根据自转方向来确定: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北极地区,但要强调地球本身总是朗着  相似文献   

19.
谢周清,1972年生于海南定安,1991年考入中国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2001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首届“求是”研究生奖学金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优秀大学生建昊奖学金”。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极地环境研究室副主任,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身体并不强壮的谢周清足迹遍及南北两极,1998-1999年他作为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赴中山站考察,2003年7月-9月作为中国第二次北极考察队队员赴北极考察;2004年8月再赴北极黄河站考察。作为主要作者之一,他先后在Nature、J.Geophys.Res.、PolarBiol.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博士论文“南极湖泊沉积序列与企鹅生态环境演变”入选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南极科学考察开始,极地考察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极地考察队员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了解地球环境的变迁,预测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事业。”随着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一次次成功,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和船长袁绍宏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事迹被各家媒体争相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