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古代印刷史上,金属活字是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属活字以铜活字为主,时至近代,金属活字是世界印刷发展的起点,因此应该重视对金属活字印刷史的研究。中国在发明雕版印刷之后,发明了活字印刷,同时也发明了铜版印刷和铜活字印刷。朝鲜在毕鼻活字的基础上继续研制铜活字,并利用铜活字印刷图书,取得了成果。中、朝两国在不同时期对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藏书目录,见于记载者,以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最早。彼时无雕版印刷,书皆写本,固无“版本”之称。唯写本不一,文字每多歧异,篇章或有参差,校雠定著,优劣自见。《晏子》有中书、太史书、臣向书、臣参书,《管子》有中书、太中大夫卜圭书、臣富参书、射声校尉立书、太史书,即所谓异本也。《晏子书录》云“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是谓中书校雠不精,非善本也。订讹补阙,端赖别本。《新唐书》谓韦述“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府书不逮也”。宋朱弁《曲洧旧闻》云“宋次道藏书皆校三五遍,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我国藏书家多蓄异本,尤重旧刻旧抄,断简残册,视若球璧,良有以也。至于古香吨薹,题跋庄严,钤印有序,足资缅怀往哲,悦目怡情,又赏鉴家之所由来也。于是宋元明清旧刻本,名家抄校题跋本,日为世重,称为善本。一九七八年国家开始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至一九九八年全部出版,历时二十年,著录中国大陆公藏善本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七种,为自来善本书目之冠。山东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二万余种三十余万册,初为教学研究资料,限于财力,鲜有宋元旧本,而以明清刻本为大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创始之初,余供职于山大图书馆,受命清理善本,从古籍书库中遴选善本数百种,合原定善本,共约一千二百种,制成卡片,上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同时编成《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交山东大学印刷厂排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而且还于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遗憾的是留存下来的活字印本实物太少了。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箱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1.1%。解放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仍不到2%(参见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第143页)。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正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无锡华氏、安氏采用活字铜版印书,其活字铜版印本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为古典文献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其价值应予彰显。一、印本的档案性成就了"活字铜版"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关于活字印本的学术研究十分繁盛,研究领域包括活字印刷的材质、技术、种类、印本,以及印书家的生平、成果、功绩等等。北宋以来,活字印刷的材质由胶泥扩展到金属、木材等,虽然历代都有印刷实践,至今存世的宋元时期活字印本却寥寥无几。汉文文献的金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把技术作为大众传播诞生的标志,他把德国工匠古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成功印刷世界上第一批油印的《圣经》那一天称为“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虽然传播史上不断有学者质疑其准确性,但是技术对于传媒发展的推动作用却是传播史上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错不成书”何以成为老大难———兼谈出版校对队伍建设●周奇“善本难索,错错错”1992年,一位读者有感于“无错不成书”,填了一首词,词曰:“书情急,读者哭,满眼‘臭虫’,善本难索,错错错。”何谓善本?《辞海》释义云: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称为...  相似文献   

7.
1.李晋林、畅引婷:《山西古籍印刷出版史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该书有三个主要部分:印刷史考述、版本编、方志编。作者首先对晋地印刷业自唐宋起步至金元鼎盛作全面系统总结与概述。并著录雕版印刷以来山西历代古籍版本,以及诸如活字本、铅字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本及批校题跋本等,凡关乎山西之古籍版本,悉加详尽采录,尽可能著录书牌记、行款、刻工、藏印及善本现今庋藏地。山西方志纂修至清代蔚为大观,各府州县均纂修成志(仅平鲁一县除外),并多有增修。作者旁搜所及,将佚作与今存者悉加著录,以求全备。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1978,(2)
什么叫善本?善本,通俗地说就是古书中版本较好的书。汉朝称善书,宋朝才叫善本。什么样的书才算好?各有不同的标准。过去,一般都把旧刻、精钞、精校的书本和旧拓的碑帖以及某些珍贵的手稿、孤本称为善本。清朝张之洞说:善本意义有三:一日“足本”(无缺卷、无删削),二日“校本”(精校精注),三日“旧本”(旧刻、旧钞)。钱唐丁氏则列举了四点:一曰“旧刻”:宋元遗刊,日远日鲜,幸传至今,固宜球图视之。二曰“精本”,朱氏一朝,自万历后,剞劂固属草草;然近溯嘉靖以前,刻书多翻宋椠,正统、成化,刻印尤精,足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部用中文铅活字排印的书是马礼逊1815年开印的中英文混排的《中国语文词典》,其铅字是手工刻的。印刷史和出版史研究者张秀民和叶再生历来都认为该词典有一个专刻活字的准备阶段,活字是反复使用的。该词典仅印600部,国内极罕见,未曾验证。最近汪家熔找到了原书,从4836页原书看,自始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推断说:“如果印刷术由东方传到西方的过程中有过那么一个中间环节的话,既熟悉雕版印刷又熟悉活字印刷的维吾尔人,极有机会在这种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现在这一论断由于西夏活字印刷品和回鹘(维吾尔)文活字的大量发现而得到证实。完成《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这一力作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史金波和雅森·吾守尔(维吾尔族)两位研究员。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一样,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世  相似文献   

11.
乐谱作为一类特殊文献,其著录规则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来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中设有专门的部分规定乐谱的著录,而我国的文献著录国家标准(GB3792)中则未对乐谱著录作出规定。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在其著录规则中特别设立了中文、西文乐谱著录章节。文章从乐谱著录国际标准(ISBD(PM))的规定入手,对CALIS制定的中文、西文乐谱著录原则进行分析,并着重从各个著录项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乐谱著录在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印刷型期刊的生存和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印刷型期刊的现状,提出要确保印刷型期刊的生存空间,必须加强对印刷型期刊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版式美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庞富祥 《编辑学报》2001,13(2):67-69
根据科技期刊的版式美学形式与绘画构图法则的一致性原则,论述科技期刊版式设计美学特征和科学技术结构要素美学特征,同时分析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版式安审美误区及其现状,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只有走出审美误区,才能改变我国科技期刊版式美学设计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4.
在以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作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刷型文献在馆藏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并以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为例,阐述了高校法律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仍需要以印刷型文献作为主要馆藏。  相似文献   

15.
E-first趋势下传统期刊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读者对印本期刊、图书馆阅览室、期刊MARC数据查询的使用情况,指出在E-first趋势下,完全以图书馆阅览室为阵地借助印本期刊满足用户期刊信息需求的传统服务工作必将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既要量力、按需、积极地采购电子期刊,更要适当采购诸如娱乐、艺术、综合类等印本期刊以满足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简化期刊编目来提高期刊MARC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从利用到保存——议当前外文纸刊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环境下,外文原版纸刊正进行角色转换,其原来作为支撑科研被利用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在线资源,其新的角色,对于单个图书馆,是保障核心馆藏;对于图书馆联盟,是实现学术资源的共同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网络时代对印刷型期刊工作的影响 ,论述了网络期刊的出现和发展对印刷型期刊的冲击 ,但印刷型期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探索了印刷型期刊工作在当前网络时代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馆藏印刷型报纸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现状、网络报纸的含义及发展概况,并就图书馆整合开发利用印刷型报纸资源和网络报纸资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对印刷型期刊的利用情况以及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对馆内印刷型期刊覆盖度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期刊建设的具体对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深入剖析了心理———生理机制对电脑屏幕认知与纸张阅读的驱使功能以及给予学生不同的认知感受。肯定了高校图书馆中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印刷物之间所形成的互补互惠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