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都市报更应该加强深度报道。当前深度报道发展正呈杂志化、互动化等特点,都市报应该立足于权威性、思想性、民生性和可读性,让深度报道成为都市报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①长期以来,在许多业内或者业外人士看来深度报道一直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是党报的“利器”。而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各地都市类报纸的重视。一向给受众提供“快餐式”消费的都市报却青睐被称为党报“重型炸弹”的深度报道,这难道只是都市报运用报道文体的一种偶然现象吗?不!在笔者看来,这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一、突破都市报同质报道瓶颈提高竞争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后春笋”,从这些曾用…  相似文献   

4.
李晨 《传媒》2012,(10):78-79
目前,都市报的发展遭遇了同质化问题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应用在时效性、权威性方面的挑战,如何突围至关重要。就报纸内容而言,深度报道是各报差异化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报道方式。该文通过对都市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不断强化深度报道将是未来都市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更是都市报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明确提出:做好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类报纸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翩影 《新闻世界》2014,(7):259-261
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简称《南都》)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底的深度报道,在大量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南都》近三年呈现的深度报道特点、现状等展开具体研究,着重考查了其舆论监督功能,以期为当下都市报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方琦 《新闻导刊》2007,(1):20-21
深度报道由于其报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各全国性大报和各都市报纷纷开办深度报道专栏,用以  相似文献   

8.
《楚天都市报》近年十分注重深度报道的打造,每天属于深度报道的新闻题材占本土新闻的三分之一以上。为打造深度报道品牌,2013年1月18日,《楚天都市报·深读周刊》(以下简称《深读周刊》)正式创刊,每期8个版报道,分别以"纵深""调查""热点""人物""发现""观察""揭秘""文化"等10多个栏题轮换呈现,先后推出一大批影响较大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在我国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报道品种,受到媒体的重视和读者的关注,仍然是地市级党报应对都市报、电视、网络等媒体竞争的拳头产品。深度报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20日的<南方都市报>A12~13版刊发的深度报道<女服务员与招商官员的致命邂逅>,引发了许多读者的质疑和不满.该报道被网络媒体转载后,许多网友也对采写本报道的记者乃至<南方都市报>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篇"黄色新闻",甚至是一篇小说.一篇深度报道,为何会引发读者和网友如此激烈的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深度报道的写作过度文学化.  相似文献   

12.
李晨 《传媒》2012,(5):69-70
2000年左右是中国的都市报媒体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在深度报道领域比较活跃的有《南方周末》和《北京青年报》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报社。这两家报社的报道手法多样,版面形式丰富,可以说引领了那一时期的深度报道风尚。《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在叙事风格上更偏重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这组报道非常成功,报道可读性强、关注度高、影响面广。 这是一次人文精神的宣扬。其重要作用就是提升人的内心,使人变得高尚、阳光、有境界。我们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是道德上需要不断完善的普通人。这组报道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弘扬了人性的光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4.
刘新荣 《新闻实践》2005,(12):49-50
面对各式各样的读者群体,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总是先天不足——较之政治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新闻缺少趣味性。所以,都市报财经新闻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 一、存在问题 首先,缺乏深度和现实意义是目前都市报财经新闻的一大流弊。有的财经类新闻只限于提出问题,无法进行深入分析;有的甚至连问题都提不出,只流于一般化的直观报道。就经济类深度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在我国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报道品种,受到媒体的重视和读者的关注,仍然是地市级党报应对都市报、电视、网络等媒体竞争的拳头产品。深度报道的迅速发展,对地市级党报新闻工作者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又是一个必须要过的关口。如何写出深度报道。写好深度报道,这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各类报纸,尤其是都市报,都重视深度报道,不惜版,面连篇累牍以造成轰炸式效果,通过深度报道对表象进行理性透视、对新闻事实进行宏观立体分析,其名冠以“焦点”、“关注”、“专题报道”等。但也有些所谓“深度报道”虽篇幅长、题材大,但因缺乏一些必要元素,只能称为长消息。深度报道一般应具备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有的称为"焦点",有的称为"深度报道",有的称为"独立调查"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一般的报道复杂.  相似文献   

18.
邱宝林 《传媒》2008,(11):109
行业报在新闻信息量和时效性上与晚报都市报特别是网络相比属于弱势媒体。但它可以在深度报道的专业性上有所作为、展现亮点。深度报道可概括成四句话:选题上抓主题深刻的题材,写作上挖掘重大新闻价值,内容上提升信息浓度,效果上体现正确导向。深度报道承担着引领企业发展和行业报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地渗透在大众生活中。都市报是城市文化意义的承载者,它往往构建出城市文化的符号系统,对城市文化的扩展有着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城市文化与都市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都市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和不足以及内在原因,提出实现都市报品牌价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