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明确城市形象内涵、原则,对沿运城市确定形象定位至关重要。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确定运河特色鲜明的沿运城市形象定位,是开展有效城市传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前提条件。沿运城市形象传播应以媒介传播、节会传播和旅游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
荣学芳 《今传媒》2020,29(3):99-100
可爱文化现已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流行文化,纵观全球知名品牌的IP形象,"可爱"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本文将通过研究"可爱文化"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探索"可爱"背后潜在的用户心理,并以现今热门品牌IP形象举例分析其造型与推广方式,总结"可爱文化"对品牌IP形象设计的影响,让IP形象更好地为品牌赋能。  相似文献   

3.
由于运河的开凿、漕运的兴盛,沿京杭大运河崛起了一批城市.这些城市如今依旧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这些城市都是我国开放、开发的领头羊,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配合大运河成功申遗,研究沿运城市的形象有效传播问题,有现实意义;对沿京杭运河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特征和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对线性文化遗产(如丝绸之路)保护与传播亦有重要意义.运河呈带状、线性特征,城市群亦是散点式布局,因此沿运城市形象传播应从实际出发,找准沿运城市特色鲜明的、体现历史文化传承的定位,分清类别,因地制宜,确定分处不同地域的沿运城市的形象传播之策,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传播,助推沿运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古老的运河城市始终保持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消费视域下,作为文化品牌的图书馆具有鲜明的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图书馆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对特定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图书馆品牌承载的形象、故事、情感、价值观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以及图书馆从工具性到文化性定位转型的关键要素。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悠·图书馆"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图书馆通过赋予图书馆的象征价值和体验价值,并通过品牌个性、传承文化资产、开发美学价值、讲述品牌故事等品牌意义重构的实践破解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困境。"悠·图书馆"作为重构的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通过品牌象征意义、价值观、形象、故事4个层面的符号重构策略,实现城市社区图书馆品牌创新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杭州日益受到世界瞩目为运河文化走向国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传播手段则是"走出去"的关键一环。以往,运河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向我们展示了优化传播途径的可能。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工运河的传承与发展经验,结合当下热点技术,我们对新媒体传播运河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为中外所知,也为大运河今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在申遗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出现许多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更新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建成环境造成了破坏,忽视运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试图探讨申遗成功之后的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注重运河遗产本体的研究转为运河遗产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线路的视角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了解大运河遗产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意义,将研究大运河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景观作为解读其文化建构的一种途径;第三,从运河遗产本体、文化场所以及人的行为三种维度来进一步阐释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强调对"人"的关注,对运河遗产所属的场所以及场所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金爵奖是该电影节最高奖项。随着上海城市形象提升,致力于打造"四大品牌""上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该电影节的影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展现上海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力,研究金爵奖媒介形象流变可以以小窥大。同时,媒体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主要传播者,人们通过媒体了解电影节及金爵奖。本文选取《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 2005年至2018年的网页留存版报纸内容,分三阶段剖析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媒介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8.
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和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浙江省档案局提出的"丰富内涵、扩展外延,提高品位、提升形象,打造品牌、发展产业"的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应进一步理清思路、制订规划、大胆实践,为着力构建档案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重要来源,而品牌价值是品牌资产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法对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资产进行分析,从地脉属性、文脉属性和功能属性三方面界定了敦煌文化旅游的品牌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品牌价值对品牌满意度、联想度和忠诚度的影响。文章重点分析品牌价值因子作用的强弱,进而发现品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由"大众"向"分众"发展的市场氛围中,以市场细分见长、锁定特定读者群的都市女性报刊通过以下策略来建构报纸品牌:以精确的读者定位和自我定位来建立品牌,通过以情感为中心及引领新型的两性文化、塑造新女性形象的方式来扩大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以品牌延伸及二次售卖的方式来形成品牌的价值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正"品牌"在英文里最早的含义是烙印,是指在牛身上打上烙印,以表示财产的所有权。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商业演化,这种牛身上的烙印,变成了消费者心中的烙印,演变成为既有具体使用价值,又有抽象文化价值的商标和符号。"品牌"是产品,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产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价资产;"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了顾客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品牌将产品、企业、顾客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品牌伴随着产品、企业一同成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社会风尚变迁与大运河之历史休戚相关,约可分为四个特征各自不同的阶段.江苏社会风尚之变迁与江南文化之形成密切相关,江南文化则多与"运河时代"之"民富士文"相符.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经营促使运河两岸一系列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品格独特的沿运城市使江苏社会风尚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4.
苏州宝带桥驰名中外,中国地方史志及文人墨客多有记述、吟咏;该桥在异国视野中同样倍受关注,不同时期的游记为其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域外档案。这些游记理应和国内的文史资料一起共同构成古桥的历史记忆,凸显其作为世界遗产点的丰富文化内蕴,有利于构建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宝带桥形象"。由点及面,借助"大运河"成功申遗的东风,运河各地段除了加大保护与建设的力度,更要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15.
张贤平  黄永红 《东南传播》2016,(12):101-103
"女儿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品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拟态环境,构建了土家"女儿会"的媒介形象,但不同媒体对"女儿会"媒介形象的表现呈现不同特点。本文分别选取《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湖北日报》和荆楚网为样本,通过分析省级党报、地方党报和新媒体有关"女儿会"内容报道的侧重点,意在研究其"女儿会"报道中媒介形象的偏差表现和成因,同时,比较这种偏差与"女儿会"原生态形象和受众认知中"女儿会"形象的异同,从而探讨这种异同对"女儿会"作为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形象代言在广告宣传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让代言形象来为产品、品牌"吆喝",借助各类形象传播品牌信息,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是现行广告中最通行的一部分,而形象代言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广告更加精彩,品牌形象更易于传播和被接受.  相似文献   

17.
陶心玮 《东南传播》2022,(8):107-111
国家形象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就是符号的传播。中华文明在水系流淌的进程中不断与世界文明碰撞、交流,这就形成了大运河文化自身融合、开放的内涵,而大运河知识谱系集合了运河文化基因,通过符号的生产即符号表征和意指关系以及创造性转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媒介化过程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符号意义的生产是一种符号解释活动,这一过程离不开符号对象、符号本身、符号解释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即精心打造期刊的数字传播平台,树立期刊品牌的网络形象;多元化传播,跨媒体融合营销,扩大期刊品牌的传播路径;加强专刊和品牌栏目的策划,彰显期刊品牌的个性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期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掌握"全媒体"综合技能,构建期刊品牌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婧  贾婧 《青年记者》2020,(6):44-45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经历与历史实践中沉淀与积聚,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塑造品牌""品牌战略""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了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图书作为一种商品自然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文化毋庸置疑对于图书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布老虎丛书"作为中国第一文学类图书品牌,用其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只有文化的品牌才是经典的品牌,只有在品牌中注入文化,才能打造优秀的图书品牌,建设成功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