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在4~5岁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是最为好奇的阶段.看到什么都要问.各种事物都是新奇的。好奇心使儿童发生兴趣,家长要引导幼儿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iameriot@gmail.com问:我的孩子快4岁了,好奇心太强,看到什么都想鼓捣一下,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被他弄坏了。我们跟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照样我行我素。请问,孩子好奇心太强如何引导?答:好奇是孩子(尤其是3~4岁的孩子)的天性,他会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好奇心会驱  相似文献   

4.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来源于城市中心地区,这些孩子通过广播、电视获取的外界信息较多,因而,求知欲十分强烈。他们不仅要了解接触的事物是什么,还要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抓住幼儿此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喜欢动手动脑的有利条件,适时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有必要的。“奇妙的颜色”活动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听、看、做、想等环节来接受一点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未来的教育将更加重视创造、自由、和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创造。那么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求知。而求知欲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好奇心发展来的。创造是什么?创造是将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带上前来,是使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呈现出来,是“无中生有”。而创造力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如何珍惜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呢?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的好奇心更进一步转换成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以及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一、把“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幼儿园常识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让孩子学习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知识外,还有其它一些目的。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怎样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呢?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园常识教学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三至六岁的幼儿正处在所谓“好问期”。他们本来就好问,在常识教学过程中,在旅行、参观、观察和小实验等新异情境的刺激下,他们的问话可能更多。对于孩子们的发问,教师都要  相似文献   

7.
情况分析时值深秋,常常有孩子会问“青蛙到哪里去了?”“燕子怎么不见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见,幼儿对动物过冬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时令,设计了“动物过冬”常识活动。内容与要求1.丰富幼儿动物过冬的知识。2.培养幼儿关心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有关动物过冬的录像带一盘(或相关的图片),一  相似文献   

8.
许多家长热衷于教自己的孩子记忆生词,做算术,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条:要教会孩子善于思考。培养孩子的思考技巧应当在学前期就开始。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实验、创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动脑。幼儿天生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家长应多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幼儿班阿姨讲了什么故事?小朋友为什么哭了?”当幼儿兴致勃勃向你讲述见闻时,千万不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太小,没什么可以和他们谈的,其实在培养幼儿思考技巧中,没有什么比启发性谈话更为重要的了。这种谈话内容可以包括与幼儿共同参加的一切活动,而且随时可以进行。吃饭前可以问;“我们今天吃的鱼从哪儿来的?鱼吃什么呀?”睡觉前可以问:“你今天觉得干什么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刚刚接触社会,对他们来讲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他们什么都要看看,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跟着学。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开始的,对他以后的学习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一、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好奇心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孩子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能否持续保持这颗好奇心就很难说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孩子好奇心的  相似文献   

10.
呵护童心     
许博渊 《教育》2009,(8):46-47
幼儿都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刚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l世界,什么都感到新鲜,见了什么都好奇,都要去触摸,去探索,去尝试,去思考。他急切地想了解和认识这个陌生的环境,不停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然而,这种好奇心常常受到父母的打击。为人父母者,总怕孩子磕着碰着,或弄脏了小手,或弄坏了什么器物,这也不让他摸,那也不让他动。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许多孩子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孩子们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够吹出泡泡?”“泡泡水是什么来的呀?”这些问题孩子常会提出。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初步了解洗涤用品的特性及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正>绘画是表达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要想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动力,因为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如果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力,无疑会为孩子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绘画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老师设计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孩子们都喜欢画画,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但是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一、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13.
指导质疑释疑 发展幼儿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问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学问”,即有学必要问,不无道理。根据布鲁姆的”智力发展曲线”,幼儿期是开发智力潜能的关键期,尊重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导幼儿质疑,并培养其释疑能力,显然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幼儿质疑的兴趣 (一)营造质疑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幼儿质疑的兴趣,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热烈的质疑氛围,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幼儿乐于启齿发问。如课前进行激励:“老师最喜欢提问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国内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珍惜童年生活独特价值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珍惜童年生活独特价值,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指南》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并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指南》强调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令幼儿萌发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提前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玩中学科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幼儿总是以浓厚的兴趣去接触事物,了解事物,寻求答案。玩耍为幼儿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础。例如,夏天到了,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冰块,而冰块在手中玩,便会融化成水,冰块没有了,这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也是教育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开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关系很大。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教学应该贯彻生动、活泼、主动的原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接受教育。三、四岁孩子的教育重点,在于发展感觉和知觉能力。这个时期的孩子要靠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世界。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好奇心、模仿性、求知欲都特别强。比如,孩子上街,看见行驶着的汽车,回家以后,  相似文献   

17.
对幼儿提问的应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山东教育》2004,(30):25-26
在幼儿的头脑中,装着成千上万个问题。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积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应答呢?  相似文献   

18.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要使希望变成现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孩子幼年时期起,培养其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求知的内驱力。兴趣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如果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萌发积极的探索欲望。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为先导的,爱因斯坦5岁即对罗盘发生兴趣,达尔文从小就对小动物感兴趣……。孩子在最初表现的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在适宜条件下会成为…  相似文献   

19.
幼儿刚接触社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对什么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什么都想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问个究竟。由此可看出,幼儿的提问是幼儿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幼儿一种新的认识需要与自身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相适应的表现。因此,研究幼儿的提问,对于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以及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下面仅从回答幼儿提问的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浅析:一、要搞清楚幼儿提问的类型是什么国外的一些学者按幼儿的提问对象分了一下类,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艾杰把幼儿…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许多孩子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孩子们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够吹出泡泡?”“泡泡水是什么来的呀?”这些问题孩子常会提出。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初步了解洗涤用品的特性及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