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任利军 《考试周刊》2014,(60):48-4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自然流露,愉快地倾诉,快乐地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多接触外部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方可表达真情实感。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新理念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将少先队的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互相整合,并以学生写的体验小练笔为切入口,进行了小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开阔视野,通过实地考察,亲身实践、感受,深切体验生活、社会与大自然,获取真实的素材,写出感人的习作.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源,丰富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失去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为种种因素羁绊,效益低下,学生作文素质普遍不高。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传统思想作怪,教学想当然所以然,学生被动全盘接受,作文成了禁锢于课堂教学之内,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完全成人化、课堂化、格式化、理论化的"怪圈"。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指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知识和经验展开自己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激情的文学语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动态图像、声音、语言、颜色、音乐等于一体,为作文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实现了现实生活在作文课堂上的延续,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保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主要做法是:一、采集信息,巧选题目作文需要引导,题目就是引导学生思想的“催化剂”。多媒体作文教学在作…  相似文献   

11.
崔嵬 《生活教育》2013,(8):116-11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生活的真实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应从传统封闭的课堂走出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多年来,我一直把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沃土,注重培  相似文献   

12.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12,(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就应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感受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与生活内容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很多学生并没有较好地观察生活,缺乏从生活的角度进行作文创作的意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基础,选择适宜的作文题材;以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题材;以意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生活化创作思维,有助于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用真情实感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当让习作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中的写作是学生对自身体验与自我感受的描述,也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日常生活与真情实感出发,加强引导与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才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抓住契机,时时指导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当让习作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叙写真情实感,抒发自己的感悟,提供机会,放眼校外,走进自然,使言语与思维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Z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础作文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怎样将生活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