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来源,而另一种生物又以第三种生物为食物来源……由此在多种生物之间形成一个以食物关系联接起来的连锁系统。  相似文献   

2.
不要泡饭吃     
徐君 《良师》2003,(24)
有人喜欢用水泡饭吃。这是一种不利于健康的习惯。我们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是一种消化酶。在反复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唾液淀粉酶就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如果用水或汤泡饭吃,牙齿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  相似文献   

4.
19.食物有几种?食物是营养素组成的,它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脏腑类、禽蛋类、鱼类、乳类及动物油等。另一种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豆类、硬果类、蔬菜水果类、植物油等。20.幼儿吃哪些食物才能比较全面地吸收营养?幼儿食物只有广泛些,才能获得较全面的营养。按照营养价值可将日常食物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5.
好玩的锐角     
#如果你是一种食物……#
  食物
  作为吃货的你,总是想着吃什么,什么好吃。有没有设想过自己是一种什么食物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2010,(3):52-53
缘起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中有一个“哪个先变质”的活动,即:将3份食物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加工,看哪个先变质,以此对比说明“食物的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其具体的做法为:一份食物高温蒸煮(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后密封,另一份食物不加处理,第三份食物加入生水(也可加一份加入了酵母菌或已经变质的少量食物)。  相似文献   

7.
阅读王安忆的《长恨歌》,除却以王琦瑶的一生为主线而展开的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到八十年代的上海故事之外,文中还充斥大量关于各式食物的描绘,食物由此成为书中情节以外不可忽视的点缀。透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描写,可以窥见食物与生活的对应关系、食物中体现出的食欲对于人性欲望的一种隐喻、食物对矛盾起到的缓解作用、时代对食物的影响以及从王琦瑶时代的“食物”到薇薇时代的“服装”所隐含的时代变迁。食物的“小”与时代的“大”在小说中得以串联,这既是王安忆“新历史主义”创作的独到之处,也是理解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新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有两种吃饭方法:一种是类似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里;另一种是让食物飘在空中,人过去用嘴咬住它,就像小鸟叼飞虫一样。有时航天员之间甚至会玩"抢食物"的游戏,把别人放在半空中的小块食物抢先叼走。不过玩闹归玩闹,太空中咀嚼食物的时候要闭紧双唇,千万不能让食物残渣漏到嘴外去。失重环境下吃饭喝水,需要特殊技巧。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要在就餐前固定好。航天员要  相似文献   

9.
一、将教学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一天的食物》选取学生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食物作为研究的背景。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早餐上,以常见的包子、牛肉面是几种食物作为切入点,接着将视野逐渐扩大到整理出自己一天吃的食物究竟有几种。然后将研究活动定格于四人小组所吃的食物有几种,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最后才将研究的情景移至学生又发现的“人为什么要吃食物”、“怎么吃才能达到营养均衡”。活动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情境的范围在原有基础上一点点扩大,学生接二连三地发现问题,兴趣盎然地不断地进行探究,从而对于食物的认识步步加…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2010,(3)
缘起《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中有一个哪个先变质的活动,即将3份食物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加工,看哪个先变质,以此对比说明食物的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其具体的做法为:一份食物高  相似文献   

11.
《一天的食物》选取学生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食物作为研究的背景。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早餐上,以常见的包子、牛肉面是几种食物作为切入点,接着将视野逐渐扩大到整理出自己一天吃的食物究竟有几种。然后将研究活动定格于四人小组所吃的食物有几种,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最后才将研究的情景移至学生又发现的“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相似文献   

12.
http://www.ray-joy.com/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如果你是一种食物……#食物作为吃货的你,总是想着吃什么,什么好吃。有没有设想过自己是一种什么食物呢?是热情豪放的川菜,是细腻精致的浙菜,是稀有的山珍海味,还是平凡简单的家常菜?现在,如果用一种食物来定义,你觉得自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好吃的食物     
下面的图中有五种好吃的食物,图中每个空白的格中只能放置其中的一种。你仔细看看,说说每个空白的格中分别放置什么食物好呢?注意:每种食物在其所处的行、列均不能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说"我不在乎食物看起来怎样,只要好吃就行"。但"好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感官体验,并不仅仅由味道决定。在食物口味的研究中,把同样味道口感的食物做成不同的颜色,很多吃的人会给出相差不小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种食物,通常会提到  相似文献   

15.
顾向军 《考试周刊》2014,(96):196-196
食物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而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大多是经过烹饪加工的,有些食物只有被烹饪加工之后,其中的营养成分才会被人体吸收和消化。烹饪可以改变食物的外观、性状,改变食物的味道。烹饪中的调味主要是通过原料、调味品的比例,使得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食物味道的一种烹饪技术。在烹饪调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可以保证食物的味道和烹饪质量。本文针对烹饪调味方法、烹饪调味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是《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这是学生在分析整理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的过程中引发的一个话题。这个活动由记录  相似文献   

17.
《老年教育》2013,(2):55
日常生活中,绿叶菜、深色蔬果都是很好的抗癌食物。专家认为,有三类食物要远离:首先是腐败变质的食物。无论是动物性还是植物性的食物,只要腐败变质就千万不能再吃了,因为其产生的毒素除了可能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外,还有比较严重的潜在危害。生活中,一些节俭的老年人对有些变味的隔夜剩饭剩菜舍不得扔掉,加热后继续吃,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黄建喜 《科学课》2008,(9):42-43
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部分是营养成分对身体的作用。其中第一部分在获取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来源。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这三种营养成分,力图引导学生自行研究。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物来源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多同学的家里都用上了微波炉,微波炉靠什么烧煮食物呢?微波炉实际上是一台产生微波的振荡器。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人们的肉眼看不见。微波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性,它能穿透绝缘物体,但遇到像肉类、禽蛋、蔬菜等含很多水分的食物,就会“停留”下来,并且“拖住”食物中的水分子跟它一起振荡,引起分子和分子互相摩擦生热。食物分子在微波中每秒钟振荡24.5亿次,几分钟之内,温度上升到足够把食物煮熟的程度,食物就被煮熟了。微波炉靠什么烧煮食物@玉川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举行的哈尔滨市自然学科“优化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平房区新疆二校艾丽娟老师执教的《食物的营养》一课荣获一等奖,并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如何上好一节自然课?如何在自然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所有自然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艾老师的这节自然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食物的营养》(五年制教材第八册)是一节比较典型的实验课。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食物中含有哪六种主要营养成分;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几种检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教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