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燕 《档案管理》2021,(4):105-106
档案文献、文献档案、档案馆文献、图书文献、图书馆文献、文献图书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最常用的术语.这些术语不仅在法定性上存在差异,在法律中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明确档案文献、文献档案、档案馆文献、图书文献、图书馆文献、文献图书的法定性,提高这些术语在法律体系和标准中的使用频率,是档案文献研究与图书馆文献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档案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认为现有的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对于文献之间的关系处理只停留在分组的程度上,而CNKI网页文献数据库提供参考文献、引证文献、共引文献、同被引文献、相似文献、同行关注文献、同分类文献等关联文献.通过提取CNKI的数据,在个人文献管理软件里对文献的关联关系进行管理,以实现个人文献管理软件的自用性和CNKI文献数据的关联性相结合,提高文献查阅的效率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3.
满文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到清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中,满族同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满文文献.吴元丰将满文文献分为档案、图书、碑刻等三类[1].赵令志认为:"按书写形式分,可分为老满文文献和新满文文献;按时间分,可分为后金文献和清朝文献;从文献形式上分,可分为文书档案、图书和铭刻等;按文献内容划分,则可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文学文献、翻译文献、宗教文献、军事文献、地理文献、医药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等."[2]下面就满文文献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按照文献生产者的写作方式、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的歧异,我们可将社会科学文献划分成六大类,通过对用户社科文献需求的估测,可依其重要性将六类文献排序为理论认识文献、现象描述文献、法规标准文献、经验知识文献、文艺想象文献和信息广告文献。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文献     
编辑与文献石油大学出版社李国兴文献一般可以分为一级文献、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一级文献是著作者以自己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创作或撰写的原始文献,如专著、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等。一级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参考文献,是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基础。二级文献是一...  相似文献   

6.
电子文献是信息时代之产物,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文献的许多特质,这使我们对电子文献的研究成为一种可能。电子文献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机技术存取的文献。相比传统文献而言,电子文献具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文献实体的虚拟化、文献利用的共享化、文献检索的高速化、文献传递的网络化等明显特征。另外,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在交互方式、载体形式及记录方式、形制、存贮方式、传递方式、检索方法等方面皆互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开展二次文献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按加工层次通常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所谓二次文献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一次文献(即首次发表的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用于揭示和报道一次文献的文献。比如常见的书目、题录、索引、文摘及专题汇编等。二次文献更便于查找、利用一次文献,具有工具性、检索性和报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文献系统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高次文献这五个级次。文章在指出各级次文献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各级次文献的知识加工深度、加工工艺和功能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图书馆保存本民国文献为对象,介绍保存本民国图书的馆藏概况和入藏渠道,例举特色文献。提出为更好地保护馆藏民国文献,应该进一步改善文献库房条件、优化文献流通政策、全力推进抢救性修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献调查、建立文献保护分级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著录、着力补藏原缺文献、积极推进文献整理与文化推广、强化民国文献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图书馆、档案馆、文献情报中心等文献机构十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许多重要的、珍贵的文献,需要对这些印刷型、视听型文献转换为数字化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馆藏文献进行压缩处理,使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的组织、保存、开发和利用是文献资源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文献资源的数字转换和数字信息的存储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文献资源数字化转换1.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原则。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必须先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优选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是文献资源数字化操作的基本原则。首先确定馆藏…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的文献提供方式主要有文献资源引进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在分析文献提供方式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寻找文献资源引进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为主的文献资源共享的平衡点;以文献提供方式成本效益分析数据为依据引导制定文献资源配置策略,以达到优化文献资源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献信息的再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信息再加工,即指对一 批相关文献信息的再加工处理, 其中包括对文献的知识内容信 息、物质载体信息、表现形式信息 的再加工处理,创造出更加符合 特定用户需要的文献信息产品的 技术体系。按照对文献信息进行 再加工的技术区分,文献信息再 加工又包括文献信息过滤、文献 信息分析、文献信息整合、文献信 息转换等多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韩宁  杨鸣放 《图书馆建设》2012,(3):47-48,51
在《文献主题标引规则》中,文献主题因素一般由主体因素、通用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文献类型因素构成。其中,文献类型因素是指文献主题中表示文献编撰形式、写作形式、内容深浅程度、用途等方面的概念。尽管文献类型因素只是文献标引的辅助标准,但对读者选择和利用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进行文献主题标引时,标引者应根据文献内容的深浅程度、阅读对象、编纂形式、写作形式、用途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文献类型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以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利用文献为自身社会职责的图书馆,应当认识到文献的双重性。变知识载体管理为知识管理:将自己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传播文献的社会职责,发展到“获得知识,存储和管理知识,分析、理解和解释知识,传播知识,并通过组合知识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献半衰期的类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献老化的定量研究较多是停留在以某学科文献为对象的半衰期研究上,尚未能对文献半衰期的概念进行分解和推广,因而使得其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事实上,从引证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可分为文献被引半衰期和文献引用半衰期两大类;而从文献的主体范围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又可以分为学科文献半衰期、期刊半衰期、著者文献半衰期、部门文献半衰期、国别文献半衰期等。本文试就文献半衰期的各种类型及其应用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作了探讨。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文献资源数量不足、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文献资源类型单一 提出了信息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有关对策,诸如:制定本馆文献资源发展策略、注意补充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类文献资源、加强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与其他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加强本馆的特色馆藏建设、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卿家康先生的《文献社会学》一书,该书构造了一个包括文献的社会实质与功能、文献的社会源流、文献的社会生产、文献的社会传播、文献的社会消费、社会文献组织、文献的社会效果和文献的社会控制等范畴的体系,读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主线乃作者所称的“文献的社会过程”(即文献的社会历史过程,或曰文献的社会源流)和文献的社会共时过程(即文献的社会生产、社会传播、社会消费与社会控制)。将文献与社会的关系直接放到文献的社会过程中去阐发,避免了平面、静态地论述这一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使全书之内容更为生动丰富。该书的内容特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4~2013年,国内民国文献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主要从民国文献的保护观念、民国文献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民国文献的脱酸、民国文献的修复、民国文献的影印、民国文献的缩微和数字化等6个方面综述了国内近10年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о���������������������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贤民 《图书情报工作》1996,40(6):28-29,72
按文献作者的写作方式、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所读者利用目的的不同,将文献划分为四大类;通过对读者利用文献需求的统计,可依其重要性将四类文献排序为:法规标准文献、信息广告文献、经验知识文献和理论认识文献。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文献传递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概述我国1979年以来文献传递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从文献传递的综合性研究、文献传递服务的提升和发展研究、文献传递与资源建设关系研究、文献传递系统及内部要素研究、文献传递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文献传递实践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总结,并指出国内文献传递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