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课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自己作出决定,自己动手动脑实现自己构想的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位美国幼儿教师谈她的一次主题课教育。  相似文献   

2.
捧起《古利和古拉》这本书,无法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图画很稚嫩,像一个少女信手画着玩的,简单之中透着一份轻松。 星期四的美文课,给孩子们读《古利和古拉》。  相似文献   

3.
以前上《玩石头》一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认识书本上的几种石头,然后领着学生看石头、摸石头、刻石头,最后照书上的设计再来个摆石头。别人听课,说我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孩子的积极性都被我调动起来了,说得我沾沾自喜。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11期的评论员文章,惭愧万分,那是一堂多么糟糕的课,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如果不是孩子们对石头还有一点兴趣的话,40分钟都难熬到头。  相似文献   

4.
读书真快乐     
你有没有读过<千奇百怪的石头>这本书?我想你肯定没有吧!读这本书不仅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石头:比黄金贵的石头、会发光的石头、不怕火的石头……我很喜欢这本书,读起来真快乐!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和做实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我想,学生一定会学得更好。于是,我对《找石头》这一课作了如下设计和实施。第一部分:“众里挑一”找石头师: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呀,咱们来做一个找石头的游戏好吗?生:好。师:每个同学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待会儿,我要把大家的石头放在一起,看你能不能迅速地把自己的石头找回来。生:(学生很快完成任务)(评析:这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好自己手中的石头,对石头在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感知。)第二部分:“探囊取物”摸石头师: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一块石头放到每组的布袋里来…  相似文献   

6.
爸爸送给我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小林先生用自己的资产创办了巴学园,用报废的电车做孩子们的教室。小林先生特别爱孩子,对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  相似文献   

7.
品读严子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刘玉玲 《班主任》2012,(6):63-63
正教育是复杂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孩子,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我们读尽所有教育学、心理学书籍,遍览所有经典教育案例,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当下这个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有时,教育也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种提醒。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我总会和孩子们一起晒我们的假期生活,写一写对新学期的畅想。我会把假期和女儿一起背的24首古诗词的题目以及读的8本书的书名写在黑板上,把自己写的3  相似文献   

9.
悟生 《上海教育》2007,(9B):64-64
没有细读杜威(John Dewey),不知自己对教育认识之浅薄。研读杜威之巨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才知这本书不仅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可供我们教育者读一生的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以经典童话故事为题材,以精美大图为创作形式的图画书。希望孩子们能透过阅读发现文学的乐趣,鼓舞学习的热情。您可以怎么做呢?您可以:和他一起读:家长可以为孩子念读,并在念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问,激发孩子对故事发展的想象力,鼓励他主动阅读。为他找伴读:老师可以安排班级共读的时间,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资料,配合教学主题为学生导读,或让学生共读与讨论。让他自己读: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或默读,增进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在读一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行,这本书的页数是无限的……”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但我很喜欢,它提醒我们未来是由自己创造的。我们可以把神秘、不可知的未来塑成我们想象中的任何模样,犹如雕刻家将未成形的石头刻成雕像。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农夫。撒下良种将有丰收,播下劣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思路。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七颗钻石》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在动听的朗读声中走进童话世界,在细致的自读中把握故事情节,在和谐的氛围中合作探究童话主题,最后让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想象感受童话的魅力,感悟童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爱的一天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孩子们又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的书。教师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用你的爱和真诚去感悟,这样才能体会到这本书带给你的无限感动和乐趣。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要相信孩子》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几十年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体验的总结,是他对教育工作反复思考的产物。全书共分十二个题目,贯穿全书的一个主题是:教育者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是教育的决窍。书中充满了作者对受教育者的无限深情和信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读了这本书,我们的教师、家长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会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迪。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耐心寻找儿童心灵中的发光点,  相似文献   

15.
江金勇 《学语文》2012,(2):39-40
自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开始自主命题。这一年的安徽的作文题为: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该话题前面有一段提示语: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  相似文献   

16.
简单的教育     
刚刚入园的孩子被老师带进了图书馆,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摆满了书的书架。"孩子们,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老师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童话故事。老师讲完故事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2009,(7):F0002-F0002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中班年级组发起了“心连心,手牵手”与灾区小朋友同读一本书爱心图书捐赠活动。老师号召孩子们共同来关注并帮助四川小伙伴,伸出一双手,献出一片爱心,捐出自己喜爱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19.
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要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纯净他们的心灵,满足他们的时尚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读书方法,如读全一本书,边读书边批注,师生共读,有目的引导读,利用不同时间精彩读。  相似文献   

20.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