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性就是培养"职业人"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向性,办学理念的纠偏是其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而数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也应将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首要因素,把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生命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取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积极进取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孙琴干 《早期教育》2001,(15):13-14
教育目标是给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设定的要在受教育身上反映的规格指标,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幼儿园课程目标是《规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本园化。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流失,意味着课程的实施未能将《规程》精神落实到促进所有幼儿的全面发展上,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贻误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  相似文献   

4.
一、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   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   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总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被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实现,并由专家制定出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的目标. 由此可见,课程目标既体现国家的意志,又兼顾了学生、学科、社会的实际情况,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化学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分析、领会课程目标的精神与要求,把握课程目标对某一内容作出的规定的基础上,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章的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成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课程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在具体学科的达成性目标,应科学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科的课程目标大致分为: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与应用类。情感目标是每门学科、每堂课都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笔者认为,语文在众多学科中是最利于开展情感教育的,同时也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情感冲突最彰显的学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莉 《湖北教育》2003,(13):54-55
《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课程目标,这是对数学课程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基本界定。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落实数学课程目标,凭着对课程改革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已在实验区展开实验 ,为使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推广实验提供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目标的陈述动词、知识观和学生观等六方面分析《标准》的目标体系 .1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看《标准》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 ,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定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在《标准》中的具体体现是 :(1)改变了以往课程…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渗透着许多当今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给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也给“目标教学”的深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关注目标的多重性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基本遵循从课程总目标到分目标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使各门课程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体现了课程目标设置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在进行“目标教学”时,必须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并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本土化。1.关注学生原…  相似文献   

10.
法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从学校不同学段设置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反映了出来。法国在学校课程管理中努力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统一,同时设置丰富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多样化需求,最终促使课程改革彰显对个性化教育的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1.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本次新课程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追求创新,是一  相似文献   

12.
唐红 《学周刊C版》2011,(10):70-7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新课程对课程结构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改革的实践最终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由此可见.个性化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环节的重大成果。这一改革举措,使我省中考招生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但《指导意见》在实验区的落实仍需要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课程综合化是近年来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课程,既是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在学前教育艺术领域的表现和反映,更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以及艺术性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客观规律认识的理论概括。一、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1.对学前儿童的研究。儿童的发展是教育的归宿,也是课程的归宿。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已有发展水平是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都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亟待培养的八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总目标之一。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师《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其教学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接轨,使普通高师培养的学生顺利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我们开展了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研,试图对《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年第2期。)为了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学校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选择、调整和相应的拓展,以形成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涯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广西南宁市中学生生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尝试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六年一体化”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研发中学生生涯教育指导课程、生涯教育学科融合课程、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与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以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为中学生生涯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项目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